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靜樂縣

靜樂縣

隋大業四年 (608) 改汾源縣置,為樓煩郡治。治所即今山西靜樂縣。唐武德四年 (621) 為管州治,次年改為北管州治,六年 (623),改屬嵐州。北宋為憲州治。金天德三年 (1151) 為管州治。元省入管州。明洪武二年 (1369) 復置,屬太原府。清屬忻州。民國初屬山西雁門道。1928年直屬山西省。


在山西省中北部、呂梁山東麓。屬忻州市。面積2037平方千米。人口15.9萬。轄4鎮、10鄉。縣人民政府駐鵝城鎮。西漢於今縣西置汾陽縣,屬太原郡。東漢廢。隋開皇三年(583年)岢嵐縣來治,十八年改為汾源縣。大業四年(608年)改為靜樂縣。《名勝志》:靜樂縣“以邊境靜樂為名”。唐武德四年(621年)析置汾陽、六度二縣。屬管州。六年汾陽、六度二縣併入靜樂縣,屬嵐州。北宋鹹平二年(999年)升靜樂縣為軍;五年廢軍,自婁煩縣移憲州來治。熙寧三年(1070年)廢州,以靜樂縣隸嵐州;十年復置憲州,治靜樂縣。金天德三年(1151年)改為管州。元承金制,仍為管州;省靜樂縣入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復改為靜樂縣,屬太原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屬忻州。1914年屬雁門道,1927年直屬山西省。1949年屬忻縣專區,1958年嵐縣併入,屬晉北專區。1961年分為原制。1961年屬忻縣專區,1967年屬忻縣地區。1983年屬忻州地區。2000年屬忻州市。地處呂梁山北段,汾河、東碾河、西碾河、鳴河、雙路河、萬輝河、岔上河、扶頭會河流經境內。屬南溫帶半乾旱氣候。農產以穀子、豆類、莜麥、馬鈴薯、高粱、玉米、黍子、油料作物為主。礦產有煤、鐵、鋁土、雲母、水晶、石灰石、耐火黏土、大理石、長石、花崗石等。工業有煤炭、冶金、電力、化工、機械、建材、紡織、製糖等。忻磧、太寧、忻保公路經此。名勝古蹟有天柱山、靜居寺石窟、唐碑亭等。

靜樂縣字典分解

靜樂的解釋 寧靜和樂。《管子·勢》:“其所處者,柔安靜樂,行德而不爭。”

縣國語字典 縣 (縣) xiàn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 縣 (縣) xuán 古同“懸”。 筆畫數:7; 部首:厶; 筆順編號:2511154

多學一學:靜大聯合縣【歷史地名】

舊縣名。冀中抗日根據地設。1945年8月由河北省靜海、大城二縣析置(靜海縣今屬天津市)。以二縣首字為名。同年11月撤銷,仍歸各縣。

靜樂縣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