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縣

河曲縣怎么寫好看

河曲縣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金貞元元年 (1153) 置,為火山軍治。治所在今山西河曲縣東南。大定二十二年 (1182) 為火山州治。後為隩州治。興定四年 (1220) 移治黃河灘許父寨 (今河曲縣城附近)。蒙古至元二年 (1265)廢。明洪武十三年 (1380) 復置,屬太原府。萬曆中移治今河曲縣東南舊縣鄉。清屬保德州乾隆二十七年 (1762) 移治今河曲縣。民國初屬山西雁門道。1928年直屬山西省


在山西省西北部、河東岸,北臨內蒙古自治區,西臨陝西省。屬忻州市。面積 1328 平方千米。人口13.6萬。轄4鎮、9鄉。縣人民政府駐文筆鎮。五代北漢置雄勇鎮。北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年)建火山軍;治平四年(1067年)置火山縣為軍治;熙寧四年(1071年)廢火山縣。金貞元元年(1153年)置河曲縣為軍治,因縣處“河(即黃河)千里一曲”得名(《大明一統志》)。清同治《河曲縣誌》:“縣當河流曲處,故名。”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火山軍為火山州,後改名隩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州縣併入保德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復置河曲縣,六年廢,十四年復置,屬太府。清初因之,雍正二年(1724年)改屬保德州。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遷今址。1914年屬雁門道、1927年直屬山西省。1949年將東北部48自然村劃歸偏關縣。1950年將黃河以北137自然村劃歸內蒙古。1983年屬忻州地區。2000年屬忻州市。地處黃土高原東部丘陵溝壑區。黃河、朱家川河、縣川河流經境內。屬中溫帶半乾旱氣候。農產以穀子、糜子、高粱、小麥、玉米、馬鈴薯、豆類、油料作物為主。礦產有煤、鐵、硫黃、鋁土礦、黏土、油頁岩、石灰石、石膏等。工業有煤炭、電力、化工、機械、建材、採礦等。河保、韓河、保石公路經過縣境,黃河有渡口多處。有“民歌海洋”之稱。名勝古蹟有娘娘灘、海潮庵、香山寺、岱嶽殿、彌佛洞等。

詞語分解

  • 河曲的解釋 河流迂曲的地方詳細解釋.河流迂曲的地方。《列子·黃帝》:“因復指河曲之淫隈曰:‘彼中有寶珠,泳可得也。’” 漢 張衡 《西京賦》:“綴以二 華 ,巨靈贔屓,高掌遠蹠,以流 河 曲。” 唐玄宗 《潼
  • 縣的字典解釋 縣 (縣) à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 縣 (縣) á 古同“懸”。 筆畫數:; 部首:厶; 筆順編號:

歷史地名推薦:吳起城

①在今河南杞縣東北。《方輿紀要》卷杞縣:吳起城,“《志》云:在縣東北十里。相傳吳起屯兵處”。②即今陝西吳旗縣城。年於此置吳旗縣。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河曲縣歷史

相關歷史

河曲縣_河曲縣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