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則地區

歷史字典解釋

西藏自治區西南部、喜馬拉雅山北麓,與尼泊爾、不丹等國接壤。面積17.8萬平方千米。人口64.1萬。轄日喀則市(縣級)及定結、薩迦、江孜、拉孜、定日、康馬、聶拉木、吉隆亞東、謝通門、昂仁、崗巴、仲巴、薩嘎、仁布、白朗、南木林等縣。地區行政公駐日喀則市。元為烏思藏納里速古魯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轄地,在今日喀則地區範圍內曾建出(又譯楚密)、夏魯(曾譯沙魯)、古莫(又譯古美,曾譯固莫)、北拉堆(又譯拉堆強、拉堆羌,又稱羌萬戶府)、南拉堆(又譯拉堆羅、拉堆洛,又稱洛萬戶府)、湘巴(又譯香巴,又稱鄉萬戶府)六個萬戶府。明屬烏思藏行都指揮使司轄區,始將西藏分置十三大宗(相當於縣),日喀則地區內就建有仁蚌、桑珠孜(又寫谿卡桑珠孜)、白朗等宗。清統治西藏後,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封班禪額爾德尼在後藏日喀則的管轄區域為拉孜、昂仁、彭錯林、康巴四宗和謝通門、梅康薩、達那仁欽則、金龍、蘭倫饒五個谿,另有藏北的達木薩迦宗和新格爾、多巴谿以及“噶廈”轄區內的六十三個谿卡(有的相當於宗)等,並批准建立“班禪拉讓”(又稱班禪囊瑪康)管理轄區的政教事務。1913年九世班禪被迫到內地後, * 強行將班禪轄區劃歸“噶廈”所屬,改置為“基宗”。班禪在祖國內地期間曾組建“班禪行轅”,以後改稱“班禪堪布會議廳”(簡稱堪廳)。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後班禪返回日喀則,恢復了班禪的地位和職權。1954年“噶廈”把“基宗”改為“藏基”(即後藏總管)。轄區擴大,下轄日喀則、江孜、定結、定日、南木林、汪丹等十六宗谿。1960年將“藏基”改設為日喀則專區。1961年“班禪堪布會議廳”經國務院批准向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上交印鑑結束其歷史使命。1964年日喀則、江孜兩專區合併,仍稱日喀則專區。1970年改稱日喀則地區。地處雅魯藏布江中游,在北部的岡底斯山與南面的喜馬拉雅山隆起之間而形成的藏南谷地。主屬溫帶高氣候,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局部地區屬 * 帶氣候。多山間沖積寬敞谷地,適宜農耕。北部較高宜於從事牧業。經濟以農、牧、林多種經營。為西藏自治區主要商品糧基地之一。農產青稞、小麥、豌豆、蠶豆、玉米、穀子、蕎麥、馬鈴薯、油菜籽等。畜產有氂牛、犏牛、藏系綿羊、山羊、馬等。有原始森林,主要樹種為松柏、冷杉、樺、青㭎、長葉雲杉、鐵杉、長葉松、雪松等,其中長葉雲杉、鐵杉、長葉松、雪松為珍貴樹種。還產梨、桃、核桃、蘋果等。野生動物有藏野驢、野氂牛、藏羚羊、岩羊、羊、熊、豹、獐、狐狸、猞猁、水獺、旱獺、小熊貓、長尾葉猴、恆河猴、獼猴、長吻松鼠以及黑頸鶴、孔雀、紅嘴相思鳥、藏馬雞、藏雪雞等。產冬蟲夏草、麥冬、貝母、黨參、黃芪、胡黃連、天麻、當歸、大黃、茵、車前子、三棵針、羌活、麻黃、雪蓮等藥材。礦產有銅、鐵、金、煤、鋰、硼砂、硫黃、玉石、石灰石、大理石、花崗石、重晶石、食鹽等。建有電力、煤炭、建材、森工、汽車修配、農機修造、皮革、糧油加工、食品加工及印刷等工業。民族手工業產品卡墊、藏靴、氆氌、金絲帽、玉器、 * 等久負盛名。有日拉、日亞、日阿等公路。名勝古蹟有扎什倫布寺、夏魯寺、江孜宗山抗英遺址、白居寺、薩迦寺、珠穆朗瑪峰及其自然保護區等。

詞語分解

  • 地區的解釋 ∶較大的地方多山地區華北地區 ∶行政劃分單位地區差價 ∶指未獲得獨立的殖民地、託管地等詳細解釋.猶大地。 漢 蔡邕 《太傅胡公碑》:“亘地區,充天宇。轔高逵,踵遐武。”《宋書·樂志二》:“中星兆,

歷史地名推薦:太平站

元置,即今福建建甌市南四十里太平街。 元置,即今湖南省汨羅市東北大荊。明廢。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日喀則地區歷史

相關歷史

日喀則地區_日喀則地區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