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陵鎮

安陵鎮怎么寫好看

安陵鎮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①在今河北景縣東十七里安陵鄉。明置巡於此。

②即今山東菏澤市西南五十二里大集東南安陵。《水經·濟水注》:“濟水又東徑秦相魏冉冢南。冉,秦宣太后弟也,代客卿壽燭為相,封於穰,益封於陶,號曰穰……卒於陶,而因葬焉,世謂之安平陵。”北宋置安陵鎮。明洪武元年(1368)曾移曹州治此,尋置安陵鎮巡司。清末改為安陵集。民國間名冉堌村。1948年後復名安陵。


(1)古鎮名。在今山東省菏澤市西南。明洪武元年(1368年)為曹州治。(2)今鎮名。(1)在河北省吳橋縣西北部、南運河西岸。面積68平方千米。人口2.5萬。鎮人民政府駐安陵,人口720。漢安陵縣治,附近又有十八陵,故名。西晉東安陵縣治,北魏、隋、唐安陵縣治。1949年設水波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1992年改安陵鎮。產小麥、玉米、棉花。有麵粉、磚瓦、預製天花板等廠。京滬鐵路、104國道經此。古蹟有安陵古城址。(2)在河北省景縣東部。面積58.7平方千米。人口2.4萬。鎮人民政府駐安陵,人口 1820。唐永徽年間此地為安陵縣治,故名。宋廢入將陵縣,城遂廢。明置巡檢司於此。1953年建鄉,1958年併入景州公社。1961年析建安陵公社,1983年復鄉,1998年改鎮。產小麥、玉米、穀子、薯、棉花。有磚瓦、木器、橡膠、麵粉加工、瑪鋼件廠及運輸隊等。有安龍公路。(3)在河南省鄢陵縣中北部。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18平方千米。人口5.3萬。鎮人民政府駐安陵,人口3萬。東漢起為鄢陵縣治。1958年置城關公社,1962年改鎮,1965年復公社,1983年又改鎮,1986年改安陵鎮。因古時安、同音,古城(今鄢陵縣城北9千米處)在戰國時稱安陵,故名。產小麥、玉米、棉花等。有木器、機械、印刷、鋼木家具、釀酒、水泥製品等廠。禹鄲鐵路、311國道、開龔公路經此。古蹟有唐莊遺址、三靈俁冢、屍宙碑、乾明寺塔。

詞語分解

  • 安陵的解釋 戰國 時國名。本屬 魏 , 秦 滅 魏 後,欲以五百里地易 安陵 。見《戰國策·魏策四》。
  • 鎮的字典解釋 鎮 (鎮) è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鎮反。鎮服。鎮懾。鎮守。 安定:鎮靜。鎮定

歷史地名推薦:馬家浜

村名。在浙江省嘉興市秀城區西南部,北靠九里港。屬南湖鄉。人口。杭楓公路經此。古蹟有馬家浜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安陵鎮歷史

相關歷史

安陵鎮_安陵鎮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