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

台北市怎么寫好看

台北市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置,屬台灣省。治所即今台北市。


在台灣省本島北部。面積272.16平方千米。人口263.3萬。是台灣省省會、第一大城市。轄松山、大安、古亭、雙園、龍山、城中、建成、延平、大同、中山、內湖、南港、木柵、景美、士林、北投等16區。市政府駐建成區。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氏治台後,屬天興縣,後屬天興州。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郁永河至今士林、北投一帶硫採礦業興起,四十八年籍泉州人繼而入墾大加蚋(今萬華一帶),經濟日益繁榮。雍正元年(1723年)屬淡水廳。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八里坌(今淡水鎮)都司營移駐艋舺(今台北市龍山區),至乾隆五十年升為縣丞。光緒元年(1875年)設台北府,以淡水縣為府治(今市境城中區)。台北之名始此,成為台灣北部政治中心。光緒十三年台灣建省,台灣巡撫駐此,進而為台灣全省政治中心。光緒二十一年日占後廢台北府,改設台北縣。此後行政建制變動頻繁,至1920年後台北始為市,屬台北州。1945年光復後設市,劃轄域為10個區,後又劃入北投、士林、內湖、南港、景美、木柵等六鄉鎮置為區,擴大為16個區。地處台北盆地東部,北部為大屯火山區,東、南為低山、丘陵環繞,淡水河流貫市境西部。屬南 * 帶濕潤氣候。農業除種植稻外,以蔬菜、瓜果、花卉等為大宗。城市的發展始於艋舺港口的開發。由於墾民與大陸來往頻繁,貿易日盛,18世紀中葉淡水河邊已有渡口街、水仙宮街、番薯市街等街道,被稱為“一府(台南)、二鹿(鹿港)、三艋舺”的台灣第三大城市。1945年光復後經濟發展迅速,成為全省最大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工業以電機及電器具製造為主,化學、化學製品、印刷等業也占重要地位。台灣縱貫鐵路橫貫本市,設有南港、松山、台北、萬華四車站,並有支線西北關渡達淡水鎮。高速公路橫貫本市,設有內湖、圓山、台北三交流道。此外還有省道、縣道、鄉道構成高度公路網。境內松山機場辟有島內航線。全省1/4大專院校集中於此,有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中興大學、東吳大學、大同工學院等。名勝古蹟有陽明山風景區、北投風景區、台北公園、木柵動物園、劍潭公園、雙溪公園和龍山寺、霞海城隍廟、保全宮、孔子廟、指南宮、碧山寺、關渡宮等。

詞語分解

  • 台北市的解釋 台灣省省會。在台灣省本島北部、縱貫鐵路線上,淡水河與其支流基隆河和新店溪匯流處。年設市。人口萬年。工商業發達,與市郊衛星城鎮為台灣省北部最大的工業集中區。名勝古蹟有陽明山、北投溫泉、龍山寺、圓山動物
  • 台北的解釋 中國台灣省首府。位於台灣島北端,面積平方公里,人口 萬。台灣省最大的工商業城市
  • 市的字典解釋 市 ì 做買賣或做買賣的地方:開市。菜市。市井(街,市場)。市曹。市儈(舊指買賣的中間人、唯利是圖的奸商;現泛指貪圖私利的人)。 買:市義。市恩(買好,討好)。 人口密集的行政中心或工商業、文化發達的

歷史地名推薦:大悲寺

又名隱寂寺。在今北京西山八大處中第四處。位於平坡山腰。建於元代。明嘉靖二十九年建大悲閣。清《日下舊聞考》卷引明人《新建大悲殿碑略》:“今隱寂寺者,在都城之西……寺後有餘地,遂起為大悲閣。”清康熙五十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台北市歷史

相關歷史

台北市_台北市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