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清水

清水

①即今山西中陽縣東南川河。《方輿紀要》卷42永寧州寧鄉縣: 清水在 “縣南三十五里。北流經州西南十里,合東川水入黃河”。

②黃河支流。即今山西垣曲縣南亳清河。源於今山西聞喜縣東,東南流經垣曲縣南入黃河。《水經·河水注》: “清水出清廉山之西嶺,世亦謂之清營山。其水東南流,……徑陽壺城東,即垣縣之壺丘亭。……清水又東南流注於河。”

③即流經今江蘇銅山縣東南之古泗水。《陳書·吳明徹傳》: 太建十年 (578) “明徹軍至呂梁,周徐州總管梁士彥率眾拒戰,明徹頻破之,因退兵守城,不敢復出。明徹仍迮清水以灌其城,環列舟艦於城下,攻之甚急。周遣上大將軍王軌將兵救之。軌輕行自清水入淮口,橫流豎木,以鐵鎖貫車輪,遏斷船路”。

④今安徽長江南岸支流青弋江。《漢書· 地理志》 丹陽郡宛陵縣: “清水,西北至蕪湖入江。”

⑤泗水的別名。一作清泗。源於今山東泗水縣東蒙山南麓。《水經·泗水注》: “清水即泗水之別名。”《宋書·索虜傳》: 南朝元嘉二十七年 (450),魏師南下, “遣楚王樹洛真 (拓跋建)、 南康侯杜道㑺進軍清西,至蕭城,步尼公進軍清東,至留城”。“清”即清水。又 《資治通鑑》: 南朝宋泰始三年 (467),“遣中領軍沈攸之等擊彭城 (今江蘇徐州市),攸之以為清泗方涸,糧運不繼,固執以為不可”。皆此。宋以後稱清河,一名南清河。

⑥濟水自巨野澤北納汶水以下的別稱。《資治通鑑》: 東晉太和四年 (369),桓溫伐燕,“溫使冠軍將軍毛虎生鑿巨野三百里,引汶水會於清水”。胡注引杜佑曰: “濟水,因王莽末渠涸不復截河過,今東平、濟南、淄川、北海界中有水流入海,謂之清河,實菏澤、汶水合流,亦曰濟河。” 宋後通稱清河,一名北清河。

上游即今河南衛輝市以上的衛河。《水經·清水》: “出河內武縣 (今河南獲嘉縣) 之北。”漢、魏前在今淇縣 (朝歌鎮) 南入黃河。《後漢書·袁紹傳》 注引 《英雄記》: “紹在朝歌清水口”,即此水入河口。西晉後改道東會淇水入白溝。隋後自今新鄉市以下成為永濟渠的 一部分,清水之名漸廢。

⑧又名牛飲水。即今四川雙流縣北十里之江安河。《寰宇記》 卷72雙流縣: “清水在縣北十里。改名牛飲水。”

⑨亦作清水江。即今四川巴中市西恩陽河。《隋書·地理志》: 清化縣有 “清水”。《寰宇記》 卷139清化縣: 清水 “北自地平縣來,南流經木門城東,又南經縣理”。《方輿紀要》 卷68巴州: 清水江 “在州西九十里。《志》 云: 源出廣元南境通平鎮。歷廢清化縣,又東經廢恩陽縣,至州南合於巴江”。

⑩亦名疊江、清江河。即今四川開縣東北之東河,為小江 (開江) 東支流。《水經·江水注》: 清水 “源出西北巴渠縣東北巴嶺南僚中,即巴渠水也。西南流至其縣,又西入峽,檀井溪水出焉。又西出峽,至漢豐縣東,而西注彭溪,謂之清水口”。《寰宇記》 卷137開州萬歲縣: 清水 “源出縣東北石塔山,西南流經石門山,又西南流經巴渠故城東,又西南流經縣東二里,又西南入開江縣界”。《清一統志·夔州府一》: 清水,“ 《舊志》: 清水在開縣東北五十里。源出界頂山,南流五十里至縣東南,入開江”。

(11)今四川旺蒼縣東之白水河、恩陽河。為渠江支流巴河上源之一。《隋書·地理志》: 清水縣有清水。《寰宇記》卷139清化縣: 清水 “北自地平縣來,南流經木門城東,又南經縣理”。

(12)一名去斤水。北魏以來稱今陝西省北部延河為清水。源出安塞縣西北蘆關嶺,東南流經延安市東,又東徑延長縣東南入黃河。《水經·河水注》: “ 《山海經》 西次四經之首曰陰山……北百七十里,曰申山……區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世謂之清水。” 《元和志》 卷3膚施縣: “清水,俗名去斤水,北自金明縣界流入。《地理志》 謂之清水。” 明以後改稱延河。

(13)一名秦川。即今甘肅清水縣之湯浴河、牛頭河。源出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東湯峪,西南流至清水縣城北,又西南流納後川河 (古名秦水),至天水市東入渭水。《水經·渭水注》: “ (清) 水導源東北隴山,二源俱發西南,出隴口合成一水,西南流歷細野峽,徑清池谷,又徑清水縣故城東,……其水西南合東亭川,自下亦通謂之清水矣。”


古水名。(1)上游即今河南省衛輝市以上的衛河,漢、魏以前在今淇縣(朝歌鎮)南入黃河。《後漢書·袁紹傳》:東漢初平二年(191年)袁紹屯兵朝歌清水口,即為其入河口。晉後改道東會淇水入白溝。隋後,自新鄉縣以下成為永濟渠的一部分,其名漸廢。(2)古濟水自巨野澤北納汶水以下的別名。東晉太和四年(369年),桓溫伐燕,引舟師自清水入河,即此。宋後改稱清河。(3)泗水的別名(《水經注·泗水》),又作清泗。《資治通鑑》: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450年),魏師南侵,拓跋建自清西進,屯蕭城,步尼公自清東進,屯留城;泰始三年(467年),宋明帝遣沈攸之圖淮北,攸之以為清泗方涸,糧運不繼,固執以為不可。即此。宋後改稱清河,又名南清河。(4)即今陝西省北部黃河支流延河。明以後改延河。

清水字典分解

清水的解釋 [clear water] 清澈的涼水

清的解釋 清 qīng 水或其他液體、氣體純淨透明,沒有混雜的東西,與“濁”相對:清水。清泉。清流(a.澄澈的水流,如“一股清清”;b.舊時指負有名望,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污

水的解釋 水 shuǐ 一種無色、無臭、透明的液體:水稻。水滴石穿。水泄不通。 河流:漢水。湘水。 江河湖海的通稱。水庫。水利。水到渠成(喻條件成熟,事情就會順利完成)。

也學習下:清河縣【歷史知識】

南宋鹹淳九年(1273)分淮陰縣西北界置。治今江蘇淮陰縣(王營)西南(原大清河口)。為清河軍治。屬淮南東路。元至元十五年(1278)改屬淮安路。泰定元年(1324)河決城毀,移治甘羅城(今淮陰市西南、廢黃河東岸);天曆元年(1328)再移治今淮陰縣西南馬頭西北廢黃河北岸。明崇禎末復治甘羅城。清初移還明代舊治。乾隆二十六年(1761)移治運河南岸之清江浦,即今淮陰市。1914年改名淮陰縣。

清水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