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九盤山

九盤山

①即今浙江臨海市東南湧泉、溪口、蘭田、梓林諸鄉鎮交界處之九支山。《輿地紀勝》卷12台州:九盤山“在臨海縣東南七十五里。以其路縈迴九轉,故名。絕頂可眺大海”。

②又名九盤寺山。在今四川大竹縣西。明曹學佺《蜀中名勝記》卷28大竹縣:“九盤者,治西十里,有山高峻,盤鏇九折,行者憚之。”

③在今四川萬源市東南二百里。民國《萬源縣誌》卷1:九盤山“山腰有銀廠坪,相傳曾開銀廠”。

④在今四川南川市東十二里。《方輿紀要》卷69南川縣:九盤山“峰巒高遠,九折而上”。

九盤山字典分解

九盤的解釋 迂迴曲折貌。 南朝 梁 沉約 《白馬篇》:“ 赤坂 途三折, 龍堆 路九盤。” 唐 白敏中 《賀收復秦原諸州》詩:“ 河 水九盤收數曲, 天山 千里鎖諸關

山國語字典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

多學一學:九品混通【歷史事件】

魏晉時期封建政權向編戶農民徵收戶調的辦法,也稱九品相通。具體做法是, 地方官吏,先將所轄地區民戶,按財產多少,定為九等,即九品。然後根據品階高低,徵收規定數量的綿絹。魏時平均每戶出綿二斤、絹二匹,晉時是綿三斤、絹三匹。但並非每個民戶都一定要交納此數。此辦法僅適用於對綿絹的徵收,田租仍以畝為徵收單位。九品混通產生於東漢末期,盛行於魏晉南朝。北朝在均田令實行後,因以一夫一婦的小家庭為受田納調單位,不

九盤山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