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耳山

熊耳山怎么寫好看

熊耳山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①在今河北涉縣南十里。《清一統志·彰德府一》: 熊耳山 “有望海、掛月、石人、超雲、朝陽諸峰,有泉 * 於漳”。

②在今河南盧氏縣東南。《漢書·地理志》 弘農郡盧氏縣: “熊耳山在東,伊水出。” 《後漢書·盆子傳》: 建武三年 (27),赤眉君臣降,“積兵甲宜陽城西,與熊耳山齊”。《水經·洛水注》: “洛水之北有熊耳山,雙巒兢舉,狀同熊耳。此自別山,不與《禹貢》 ‘導洛自熊耳’ 同也。昔漢光武破赤眉樊崇,積甲仗與熊耳平,即是山也。”

③在今湖南安仁縣東南五十里。《方輿紀要》 卷80安仁縣: 熊耳山 “山高峻,狀如熊耳”。

④在今湖南益陽市西。《史記·封禪書》 索隱引《荊州記》: “耒陽、益陽二縣東北有熊耳,東西各一峰,狀如熊耳,因以為名。” 《清一統志·長沙府一》 謂 “在益陽縣西”,並稱: “今其地割隸安化,在治西二十里,又名浮青山。” 疑即今新化縣北境之大熊山

⑤在今廣東新會市南。《寰宇記》 卷157廣州新會縣: “西熊洲、東熊洲俱在縣南二十七裏海心,有孤山相對聳上。” 《清一統志· 廣州府》: 熊耳山 “凡四,曰鼠熊、曰馬鞍熊、曰東熊、曰長熊,皆在海中”。其地早已成陸,出現潭江下游銀洲湖河

⑥在今陝西商州市西。《尚書·禹貢》: “導洛自熊耳。” 《漢書· 地理志》 弘農雒縣 (今商縣): “熊耳、獲輿山在東北。” 《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 《括地誌》: “熊耳山在商州上洛縣西十里。”《清一統志·商州》 引 《州志》: “兩峰插漢,以形似名。丹江經此,謂之麻澗。山水環抱,厥地宜麻,故名。”

⑦在今四川開縣東北。《寰宇記》 卷137開州萬歲縣: 熊耳山 “在縣東北,下入扶城,南至夔州界”。《清史稿·地理志》 開縣: “東北: 熊耳山。”

⑧又名熊耳峽山。在今四川樂山市北七十里。東晉常璩 《華陽國志·志》: 蜀王杜宇 “乃以褒斜為前門,熊耳、靈關為後戶”。


(1)在河北、山西兩省交界處最北部,永定河支流南洋河桑乾河間。東北—西南走向。長112千米,寬40多千米。最高峰靈官廟山在河北省懷安縣南,海拔1895米。地表裸露,植被稀少。(2)在河南省西部盧氏縣南。伊河自此出。唐李白《明堂賦》:“遠則標熊耳以作揭,豁龍門以開關。”即指此。為秦嶺支脈,西南—東北走向。以西端盧氏縣境有兩峰相對狀若熊耳,稱熊耳嶺而得名。海拔1500米以上。最高峰全寶山洛寧縣西南,海拔2094米。為褶皺斷塊山地,山體由變質岩和花崗岩構成。為洛河、伊河分水嶺。植被主要是櫟類和油松等天然次生林。產生漆、核桃、藥材等。

詞語分解

  • 熊耳的解釋 .山名。在 河南省 宜陽縣 。 秦嶺 東段支脈。《書·禹貢》:“導 洛 自 熊耳 。” 孔 傳:“在 宜陽 西。”《後漢書·劉盆子傳》:“ 樊崇 乃將 盆子 及丞相 徐宣 以下三十餘人肉袒降……積兵
  • 山的字典解釋 山 ā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屋兩側的牆壁。亦稱“房山”)。 形容大聲:山響

歷史地名推薦:磐石山

俗稱盤古山。在今河南泌陽縣南四十里。《水經·比水注》: “蔡水出南磐石山。故亦曰磐石川。”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熊耳山歷史

相關歷史

熊耳山_熊耳山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