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虎頭山

虎頭山

①在今遼寧鐵嶺縣東南。《方輿紀要》 卷37鐵嶺衛: 虎頭山 “在衛東南百十里”。

②在今福建德化縣西。《方輿紀要》 卷99泉州府德化縣: 虎頭山在 “縣西百五十里。有古寨,周圍七里余,其中泉石如畫,外極高峻,避兵者依之,萬夫莫敵”。

③在今台灣高雄市西北打鼓山。一說今台南市西安平附近。《東西洋考》: 東洋針路澎湖嶼,“用丙已針,五更,取虎頭山”。元汪大淵 《島夷志略》 作斧頭山。《順風相送》 作虎仔山。

④在今湖北襄樊市市區西南虎頭山路一帶。《輿地紀勝》 卷82襄陽府: 虎頭山 “在襄陽縣東南五里半。山形蹲踞,因名”。《元史·阿術傳》: 至元四年(1267),“阿術過襄陽,駐馬虎頭山,指漢東白河口”。即此。

⑤在今湖北鄂州市東。《輿地紀勝》 卷81壽昌軍: 虎頭山 “在武昌縣東三里。《土俗編》 云: 上枕虎頭,下瞰南湖,一佳勝也”。

⑥即秀山。在今廣東東莞市西南海中之大虎山島。《明一統志》 卷79廣州府: 虎頭山 “在東莞縣西南五十五里大海中,有大虎、小虎二山,俗號虎頭門。外夷入貢及使外夷者皆道此”。

⑦在今廣東惠來縣東北。《方輿紀要》 卷103惠來縣: 虎頭山在 “縣東北一里。兩石夾峙,其中空洞,外望若虎之昂首”。

⑧在今廣東雷州市東南。《輿地紀勝》 卷118雷州: 虎頭山 “在海康縣東七十里。枕海”。《清一統志 ·雷州府》: 虎頭山,“ 《舊志》: 在縣東南四十五里”。

⑨在今四川合川市東北十五里,與馬鬃山隔江相望。《元史·世祖紀》: 至元十年 (1273): “合刺請於渠江之北雲門山及嘉陵江西岸虎頭山立二戍,其以圖來上,仍乞益兵二萬。詔給京兆新簽軍五千益之。”即此。

⑩在今四川富順縣東南八十三里。《方輿紀要》卷70富順縣: 虎頭城在虎頭山,“其山高六十餘丈,蹲踞江邊,狀若虎頭”,因名。《宋史·地理志》 富順監: “鹹淳元年,徙治虎頭山。” 即此。

(11)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為玉壘山向西伸延入岷江內一山頭。《元史·河渠志》: “北江少東為虎頭山。”


(1)古山名。(1)在今湖北省襄樊市西南。《元史·阿術傳》:元至元四年(1267年),元將阿術初過襄陽,駐馬虎頭山,望漢東白河口,即此。(2)又作斧頭山(《島夷志略》)、虎仔山(《順風相送》)、打狗嶼(《東番記》)。俗稱打鼓山、打狗山。即今台灣省高雄市西萬壽山。《東西洋考》東洋針路澎湖嶼:“用丙巳針,五更,取虎頭山。”一說在今台南市西安平區附近。(2)古島嶼名。即“秀山(2)”。

虎頭山字典分解

虎頭的解釋 (1).謂頭形似虎,古時以為貴相。《東觀漢記·班超傳》:“相者曰:‘生燕頷虎頭,飛而食肉,此萬里侯相也。’”《南史·陳紀下·宣帝》:“ 張子煦 見而奇之,曰:‘

山國語字典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

看一看:虎門炮台【歷史知識】

建造在珠江入海口的防禦工事。虎門位於珠江口,以虎山而得名,西有小虎山,東有大虎山,兩山對峙,猶如巨闕;虎山內外重洋,而門當其最深處,為外洋進口船舶必經之門戶。清康熙時築虎門寨磚城,建南山、橫檔山等炮台。嘉慶五年(1800)至二十二年相繼建成沙角、新涌、鎮遠、大虎山等炮台。並先後派副將、總兵、水師提督等官員鎮守。鴉片戰爭前夕,虎門海口共有新舊炮台十一座,配置炮位三百三十門。林則徐、鄧廷楨、關天培協

虎頭山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