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笥山

玉笥山怎么寫好看

玉笥山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①即宛委山。在今浙江紹興市東南。《水經·漸江水注》:“(山陰)南又有玉笥、竹林雲門、天柱精舍,並疏山創基。”《史記·太史公自序》:“上會稽探禹穴。”《正義》引《括地誌》:“石箐山一名玉笥山,又名宛委山,即會稽山一峰也,在會稽縣東南十八里。”

②即今江西峽江縣西南復箱峰。《隋書·地理志》:廬陵郡新淦縣“有玉笥山”。《寰宇記》卷109吉州新淦縣:玉笥山“在縣南六十里。道書雲,玉笥山福地山也,有水東流。山數十里,地宜谷稻,肥美。陶宏景《玉匱書》雲,山今屬巴山,在縣西四十里。有廢清居觀,即梁公社。被流於南, 回而隱於此山,因置觀焉。梁司徒長史子云為作銘也”。《清一統志·臨江府》:玉笥山“在峽江縣(治今巴邱鎮)東南四十里。……《舊志》, 舊名群玉峰。相傳漢武帝元封五年,行巡南部,受上清籙於群玉之山。見有玉箱如笥,委壇中, 忽失去, 因改今名。道書以為第三十七洞天。有三十二峰、二十四壇、十二台、六洞、十一亭、七源、二塢、四谷、三十六澗,其餘潭石宅井坡嶺,名跡不可悉數。元《揭徯斯萬壽承天宮碑》雲,天下稱名山,在大江之西者有三:曰閤廬、曰冏皂、曰玉笥,而玉笥尤為天下絕境”。

③一名石帆山。在今湖南汨羅市西北。《水經·湘水注》:“汨水又西徑玉笥山。羅含《湘中記》雲,‘屈潭之左有玉笥山,道士遺言,此福地也。亦曰地肺山’。”《方輿勝覽》卷23引甄烈《湘中記》:“屈潭之左有玉笥山,屈平之放,棲於此山而作《九歌》焉。”山之得名,據《太平御覽》卷41引《玉笥山記》說:“漢武好仙,察眾山之跡,知此山為靈感之,遂于山頂致降真壇, 日夕祈禱,天乃降白玉笥置壇上。武帝遣使取至其壇側,飄風大振,卷玉笥而去,因封為玉笥山。”


(1)古山名。又稱石帆山。在今湖南省汨羅市汨羅江北岸。相傳屈原流放於此,作詩篇《九歌》。清乾隆時建有屈子祠。(2)今山名。古稱群玉峰。在江西省峽江縣東南。相傳漢武帝南巡,受上清籙於群玉之山,見有玉箱如笥委壇中,忽失去,因改今名。《揭徯斯萬壽宮碑》:天下稱名山,在大江之西者有三:曰匡廬、曰閤皂、曰玉笥,而玉笥尤為天下絕境。山巒起伏,連綿三十二峰,仙境不絕。全境有一祠、二宮、四觀、六石、七洞、十一亭,皆稱奇觀。尤以紫霄石拔地千仞,故古人詩云:“玉笥峰高仙所都,登臨不盡意踟躕。”

詞語分解

  • 玉笥的解釋 .華美的盛衣食之竹箱。 南朝 梁 劉孝威 《擬古》詩:“青鋪緑璅琉璃扉,瓊筵玉笥金縷衣。”.傳說中的玉筐。《太平廣記》卷三九七引《玉笥山錄》:“天感其誠,乃降白玉笥置壇上。 武帝 遣使取之,至其壇
  • 山的字典解釋 山 ā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屋兩側的牆壁。亦稱“房山”)。 形容大聲:山響

歷史地名推薦:水邏城

在今四川巫山縣境內。《周書·蠻傳》:北周天和元年,信州蠻族冉令賢等起義,陸騰率兵鎮壓,“令賢率其精卒, 固守水邏城”。即此。 在今重慶市巫溪縣、巫山縣境。《北周書·異域·蠻傳》:北周天和元年年,開府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玉笥山歷史

相關歷史

玉笥山_玉笥山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