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飛狐道

飛狐道

①古道路名。東漢築,為飛狐口谷道之延長線。在今河北蔚縣縣東至山西大同間。《後漢書·王霸傳》:建武十三年(37),“詔霸將絁刑徒六千餘人,與杜茂治飛狐道,堆石布土,築起亭障, 自代至平城三百餘里”。即此。

②唐時稱北魏靈丘道為飛狐道,以道出飛狐縣(今河北淶源縣)南部而名。道由今河北定州市北沿太行山唐河谷道經淶源縣,西入山西靈丘縣達大同。《資治通鑑》:唐建中四年(783),“(李)晟引兵出飛狐道,晝夜兼行,至代州”。


古道路名。(1)漢、魏時自今河北省淶源、蔚縣之恆山峽谷,東北通往懷來、北京市的道路。東漢建武十三年(37年)上谷太守王霸治飛狐道,即此。西晉建興四年(316年)劉琨自代縣由此道入薊縣。(2)唐時有二道。一仍舊道,即自飛狐縣(今河北淶源縣)北入媯州懷戎縣(今河北懷來縣東南懷來鎮)界;另一稱北魏所鑿靈丘道為飛狐道,因與飛狐道南段通,出飛狐縣南境而得名。建中四年(783年),李晟引兵自定州出飛狐道,晝夜兼行至代州,即此。北宋以後漸趨衰落。

飛狐道字典分解

飛狐道的解釋 古道名。《東觀漢記·王霸傳》:“為 上谷 太守,修 飛狐道 至 平城 ,堆石布土三百餘里。”按,此乃 飛狐口 谷道的延伸。又 唐 時稱 北魏 所鑿 靈丘道 為

飛狐的解釋 要隘名。在今 河北省 淶源縣 北 蔚縣 南。兩崖峭立,一線微通,迤邐蜿蜒,百有餘里。為古代 河北平原 與北方邊郡間的交通咽喉。《漢書·酈食其傳》:“願足下急復

道國語字典 道 dào 路,方向,途徑:道路。鐵道。志同道合。 指法則、規律:道理。道德。道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道學。傳道。修道。 方法,辦法,

順便了解:飛舄【歷史典故】

源見“王喬鳧舄”。指可乘以飛行的仙鞋。明 何景明《七述》:“於是彌駕層顛,飛舄絕嶠。”亦用為對賓客的雅稱。明 楊柔勝《玉環記.韋皋延賓》:“飛舄遙臨,光賁遐諏。”

飛狐道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