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官職>> 道

1、行政區名,相當於縣。《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列侯所食縣曰國,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有蠻夷(少數民族)曰道。凡縣、道、國、邑千五百八十七。”其官有令、長、丞、尉。萬戶以上為令,不滿萬戶為長;丞一人;尉,大縣二人,小縣一人。見《後漢書·百官五》。

2、區域名。北朝的道可分三類:①軍事區域。北魏在軍事上設行台,其所轄區域稱道。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皆沿其制。《隋書·百官志中》:“行台,在令無文。其官置令、僕射。其尚書丞郎皆職權制而置員焉。”②監察區域。《魏書·孝莊帝紀》:“以尚書右僕射元羅東道大使,征東將軍、光祿勛元欣副之,巡方黜陟,先行後聞。”③軍事區域兼監察區域。《北齊書·司馬子如傳》:“興和中,以為北道行台,巡檢諸州,守令以下,委其陟黜。”

3、地理區劃名。唐貞觀初,分全國為十道,天授元年派遣十道存撫使;神龍二年派遣十道巡察使;景雲二年又派遣十道按察使,遂漸變成監察區。後又增為十五道,先後置採訪使、觀察使,節度使,道又變為行政區域或軍事兼行政區域。

4、行省分治區域和監察區域。元朝置宣慰司道,為行省的分治機關,分全國為十一道,每道置宣慰使,掌軍民事。另一種是肅政廉訪司道,分全國為二十二道,每道置肅政廉訪使,掌監察。明朝各省下設分守道、分巡道,長官道員。清沿明制,而多兼兵備銜,管府州。又有督糧道、鹽法道、巡警道、勸業道,其長官稱道台。


政區、監察區及軍事區域名。(1)漢代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域所設定的縣稱為道,即《漢書·百官公卿表上》所謂“縣有蠻夷曰道”。(2) 唐貞觀初因民少官多,於是省并州縣,因山河形勢分全國為十道,作為監察區,經常派遣特使巡行地方。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又增為十五道,置採訪處置使,職掌與漢武帝時所設十三部刺史略同。唐初還有一種作為行軍線路的道,如弓月道、定襄道、金牙道,用於對外行軍作戰之時,大致按行軍方位、作戰地點命名,長官稱某某道行軍總管武德中分關中為十二道,置十二軍,這種道則是軍事防守區域。開元中就沿邊及沿海的重要地區設八節度使,其轄區亦稱為道。安史之亂以後,以軍事統帥權與行政督察權相結合的節度使制遍及於全國,其轄境即稱為道或方鎮,即是州(郡)之上的高級行政區。遼亦仿唐制於五京地區設道。(3) 元代在中書省、行中書省之下置肅政廉訪司及宣慰使諸道,各轄若干路,前者為省與路之間的一級監察區,後者則為行政區。(4) 明清時在省府之間所設的監察區稱為道,有分巡道、分守道的區別,長官稱為道員。(5) 北洋政府時期介於省縣之間的一級行政區劃。全國各道根據轄區廣狹,事務繁簡、財賦多寡以及形勢是否重要,分為三等。

道字典分解

道的解釋 道 dào 路,方向,途徑:道路。鐵道。志同道合。 指法則、規律:道理。道德。道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道學。傳道。修道。 方法,辦法,

不妨一看:道窮【歷史典故】

謂陷於困境無路可走。唐李鹹用 《途中逢友人》詩: “大道將窮阮籍哀,紅塵深翳步遲回。”參見:○哭窮途

道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