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行台

行台

魏晉至金代尚書台(省)臨時在外設定的分支機構。“台”指中央尚書省,出征時於其駐地設立代表中央的臨時機構稱行台。兩晉時多為權臣自行建立,以發號施令。又稱行尚書台或行台省。若任職者權位特重,稱大行台。北魏北齊時設定漸多,成為地方最高行政機構。置行台尚書令、尚書僕射為正副長官。北周時置總管府,行台之制遂廢。隋初、唐初均有設定,非常制。貞觀後廢。金天會十五年(1137)廢偽齊,於汴京立行台尚書省,管理偽齊舊境。天眷元年(1138)以河南、陝西地還宋,改設行台尚書省於燕京,三年復設於汴京。天德二年(1150)廢。元代置行御史台,亦簡稱行台。

行台字典分解

行台的解釋 (1).台省在外者稱行台。 魏 晉 始有之,為出征時隨其所駐之地設立的代表中央的政務機構, 北朝 後期,稱尚書大行台,設定官屬無異於中央,自成行政系統。 唐

行的解釋 行 xíng 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蹤。行百里者半九十。行雲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遠自邇。 出外時用的:行裝。行篋。行李。 流通,傳遞:行銷。風行一時。 從

台的解釋 台 (①台⑤臺,⑥檯⑦颱) tái 高平的建築物:亭台樓閣。 像台的東西,器物的座子:井台。窗台。燈台。 敬辭,用於稱呼對方或與對方有關的事物:台鑒。台甫。 量

多學一學:行人司左司副【歷史官職】

官名。明置為行人司副長官,左、右各一人,從七品,協司正掌司事。

行台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