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官職>> 十一行省

十一行省

政區名。蒙古滅金之後,仿金末行尚書省之制,在已占領的地區或意欲經營的地區,均置行尚書省,分別派遣親王重臣出任行尚書省的長官,以主持其事。中統元年(公元1260年)世祖初定官制,分全國為十路宣撫司、次年罷廢,三年(公元1262年)改置十路宣慰司。同年又置陝西四川行省、治所在京兆。於是在諸路宣撫司之外復有行省的設定。自此至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平宋止、元代地方行政採用宣慰司與行省平行之制,其安定地區的州縣統屬於宣慰司,經營新征服地區則建行省,以中書省臣出行省事。平宋以後以行省為最高級地方政區,所置均為“某某等處行中書省”,與以中書省臣出行省事者不同。宣慰司降級而隸屬於行省。至英宗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計有行中書省十一:(1) 嶺北行省,治所在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國鄂爾渾河上游東岸哈爾和林,蒙古窩闊台汗七年[公元1235年]建都於此、元亡後其殘餘勢力又以此為政治中心),統和寧路總管府一。其地為蒙古本部、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蘇聯亞洲大部分及我國內蒙古東部、北部地區。(2) 遼陽行省,治所在遼陽(今遼寧省遼陽市),領路七:遼陽、廣寧府、大寧東寧、瀋陽、開元、合蘭府水達達等;直隸府一:鹹平;屬州十二。其地系遼金故土,約有今烏蘇里江以東和黑龍江以北大片土地。(3)陝西行省,治所在奉元(今陝西省西安市),領路四:奉元、延安、興元、河州;直隸府五:鳳翔、鞏昌,平涼、臨洮、慶陽;直隸州二十七:邠、涇、開成、莊浪、秦、隴、寧、定西、鎮原、西和、環、金、靜寧、蘭、會、徽、階、成、金洋、積石、雅、黎、洮、貴德、茂、岷、鐵;屬州十二。其地約當今陝西省全部及內蒙古自治區南部、甘肅省東南部兼及四川省與青海省一部分。(4) 甘肅行省,治所在甘州(今甘肅省張掖縣),領路七:甘州、永昌、肅州、沙州、寧夏府、亦集乃、兀刺海;直隸州二:山丹、西寧;屬州五。其地約當今甘肅省西北半省及寧夏省的大部,兼及青海省西寧一帶。(5) 河南江北行省、治所在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領路十二:汴梁、河南府、襄陽、蘄州、黃州、廬州、安豐、安慶、揚州、淮安、中興、峽州;直隸府七:南陽、汝寧、歸德、高郵、安陸、沔陽、德安;直隸州一:荊門;屬州三十四。其地約當今河南省黃河以南及江蘇、安徽、湖北三省長江以北地。(6) 江浙行省,治所在杭州(今浙江省杭州市),領路三十:杭州、湖州、嘉興、平江、常州、鎮江、建德、慶元、衢州、婺州、紹興、溫州、台州、處州、寧國、徽州、饒州、集慶、太平、池州、信州、廣德、福州、建寧、泉邵州、武、汀州、漳州、延平、興化;直隸府一:松江;直隸州二:江陰、鉛山;屬州二十一。其地約當今江蘇、安徽二省長江以南地,浙江、福建兩省及江西省東北隅。(7) 江西行省,治所在龍興(今江西省南昌市),領路十八:龍興、吉安、瑞州、袁州、臨江、撫州、江州、南康、贛州、建昌、南安廣州、韶州、惠州、南雄、潮州、德慶、肇慶;直隸州九:南豐、英德、梅、南恩、封、新、桂陽、連、循;屬州十三。其地約當今江西、廣東兩省的大部。(8) 湖廣行省、治所在武昌(今湖北省武漢市的武昌)、領路三十:武昌、岳州、常德、澧州、辰州、沅州、興國、靖州、天臨、衡州、道州、永州、郴州全州、寶慶、武岡、桂陽、靜江、南寧、梧州、柳州、思明、田州、太平、鎮安、雷州、化州、高州欽州廉州;直隸府二:漢陽、平樂;直隸州十三:歸、茶陵、來陽、常寧、鬱林、容、象、賓、橫、融、藤、賀、貴。此外有安撫司十五、軍三、屬州十七。其地約當今湖北省東南隅、湖南、廣西二省、貴州大部及廣東省西南部。(9) 四川行省、治所在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領路九:成都、嘉定、廣元、順慶、永寧、重慶、夔州、敘州、馬湖;直隸府三:潼州、紹興、懷德;屬府二、屬州三十六、軍一。(10) 雲南行省,治所在中慶(今雲南省昆明市)、領路三十七:中慶、威楚開南等、武定、鶴慶、雲遠、麗江、東川、茫部、孟傑、普安、曲靖、征江、普定、建昌、德昌、會川、臨安、廣西、元江、大理、蒙憐、蒙萊、柔遠、茫施鎮西、鎮康、平緬、麓川、木連、蒙光、木邦、孟定、謀粘、六難、孟隆、木朵、蒙兀;直隸府:二仁德、柏興;屬府三、屬州五十四。其地約當今雲南省的大部及貴州省西部。(11) 征東行省、與高麗國同治開城(今朝鮮的開城)、以高麗王為左丞相、統治其地。領府二:瀋陽等路高麗軍民總管府、耽羅軍民總管府。

十一行省字典分解

十一的解釋 [October 1,National Day of PRC] 十月一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慶節;新中國成立於一九四九年的這一天

行省的解釋 (1).古代中央政府派省官出使地方稱行省。《續資治通鑑·宋寧宗嘉定十一年》:“乙巳, 金 曲赦 遼東 等路,以戶部尚書 瓜勒佳必喇 (舊作 谷夾必蘭 )為翰林學

多看看:十二台山【歷史地名】

在今江西弋陽縣西。《方輿紀要》卷85廣信府弋陽縣:十二台山“在縣西四十里,峻峭秀拔”。

十一行省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