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官職>> 禮部司

禮部司

歷史字典解釋:

名。隋唐五代尚書禮部之頭司。掌禮樂、學校、儀式、制度、衣冠、符印、表疏、冊命、祥瑞、鋪設及喪葬賻贈之事。隋初設侍郎一人司事,高祖開皇六年 (586) 另設員外郎一人司籍帳。煬帝大業三年 (607) 升侍郎為尚書之佐,改其司為儀曹,長官為儀曹郎,廢員外郎而置承務郎。唐高祖武德三年 (620) 復舊。以郎中、員外郎為司之正、副長官。高宗龍朔二年 (662) 改名司禮司,鹹亨元年(670) 復舊。武則天光宅元年 (684) 改名春官司,中宗神龍元年 (705) 復舊。


官署名。隋始置,為禮部的頭司。隋初禮部司的主官為侍郎,以員外郎為佐官。煬帝時改為郎與承務郎各一人。唐沿置.以郎中、員外郎為正副主官。禮部郎中一人,從五品上;員外郎一人,從六品上。佐助尚書、侍郎掌禮樂、學校、衣冠、符印、表疏、圖書冊命、祥瑞、鋪設,及百官、宮人喪葬贈賻之數,所屬有主事二人,令史五人,書令史十三人,亭長六人,掌固八人。宋初禮部司郎中、員外郎無職事,無豐改制後,始掌本司事務,參領禮樂、祭祀、朝會、宴享、學校、貢舉之事。與祠部、主客、膳部並列為四司。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並省郎曹,禮部領主客,祠部領膳部。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復詔禮部。祠部一員兼領,此後禮部郎中遂並掌四司之事。所屬有主事、令史、書令史、當官、手分、貼司。金元六部不分司,無禮部司之名。明清改稱“儀制清吏司”,參見該條。

詞語分解

  • 禮部的解釋 官署名,清代中央政府的六部之一,掌禮樂、祭祀、封建、宴樂文學校貢舉的政令詳細解釋官署名。本為 西漢 時尚書的客曹。 三國 魏 時有祠部, 北魏 有儀曹, 北周 始稱禮部。 隋 唐 以後為六部之一
  • 司的字典解釋 司 ī 主管,操作:司法。司機。司令。司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別方向的儀器,為現在指南針的始祖)。司空(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長官;b.複姓)。司徒(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長官,後為

歷史官職推薦:請謁

春秋戰國時卑微者拜託求見尊上。《管子·立政》: “請謁任舉之說勝,則繩墨不正。”《商君書 ·錯法》: “故人君者先請謁而後功力,則爵行而兵弱矣。”

禮部司_禮部司介紹_歷史知識
禮部司_禮部司介紹_歷史知識糾錯

猜你喜歡:


禮部司_禮部司介紹_歷史知識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if item.fback}}
管理員回覆:{{item.fback}}
{{/if}}
{{/e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