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部

選部怎么寫好看

選部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名。東漢靈帝時由尚書台吏曹改名,設尚書,掌選任官吏。晉南北朝改名吏部,後遂成為吏部的別稱。北魏前期或名吏部,或名選部。設尚書為長官,下設選部監等屬官,及給事中、給事等內廷派出監察官員。文帝改制前復名吏部。隋煬帝大業三年(607)改尚書省吏部頭吏部司為選部司,設郎、承務郎,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復舊。明太祖洪武二十二年(1389)改吏部四屬部之一的總部為選部,設郎中員外郎,二十九年改為“文選清吏司”。參見“吏部”。


1、官署名,漢靈帝置,為尚書台(省)下屬機關,掌官吏選舉。東漢尚書台下屬有吏曹,靈帝時改稱選部,置選部尚書主其事。《後漢書·百官三》:“尚書六人,六百石。本注曰:成帝初置尚書四人,分為四曹;常侍曹尚書主公卿事。”註:“靈帝末,梁鵠為選部尚書。”《資治通鑑·魏文帝初五年》:“溫薦引同暨艷為選部尚書。”註:“漢置四曹尚書,其一曰常侍曹,主丞相御史、公卿事。光武改常侍曹為吏部曹,主選舉祠祀。靈帝以梁鵠為選部尚書,魏復改選部為吏部。吳蓋循東都之制。”

2、官署名,明置,為吏部四司之一,頭司稱總部,後改稱選部,後又改稱文選司,掌官吏班秩遷升、改調之事。《明史·職官一·吏部》:“二十二年改總部為選部。二十九年定為文選、驗封、稽勛、考功四司。”

詞語分解

  • 選部的解釋 官署名。 漢 置, 三國 魏 改為吏部。後以為吏部的代稱。《晉書·職官志》:“ 靈帝 以侍中 梁鵠 為選部尚書……及 魏 ,改選部為吏部,主選部事。”《南齊書·褚炫傳》:“及在選部,門庭蕭索,賓客罕
  • 選的字典解釋 選 (選) ǎ 挑揀,擇:選擇。選購。選輯(a.挑選並輯錄;b.選輯成的書)。選拔。選用。選賢任能。 用投票或舉手等表決方式推舉出代表或負責人:選舉。普選。 被選中的(人或物):入選。人選。 選輯成冊
  • 部的字典解釋 部 ù 全體中的一份:部分(“分”讀輕聲)。外部。腹部。局部。全部。部件。部位(位置)。 機關企業按業務範圍分設的單位:外交部。編輯部。部隊(軍隊)。 具有統屬關係:所部五十人。部下。部將。部屬。部首

歷史官職推薦:分司官

官類名。唐代以洛陽為東都,皇帝常領百官居此。皇帝不在洛陽時則置留守,而各中央官署往往仍空存其名,於是常以貶降或閒廢的官員安置在此,名為分司官。一般是只領俸而不任事,只有分司御史才有部分實際職務。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選部歷史

相關歷史

選部_選部介紹_歷史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