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事件>> 中國同盟會

中國同盟會

簡稱同盟會,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孫中山從歐洲到達日本,與正在流亡日本的國內革命團體的負責人黃興等會晤,倡議聯合建立革命組織,得到支持。7月30日(六月二十八日)召開籌備會議,有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科學補習所等團體的部分成員和留日學生中的其他團體成員七十多人到會,決定建立中國同盟會,簡稱同盟會;以孫中山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為綱領;推黃興、陳天華起草同盟會章程;並舉行了加盟人宣誓的儀式。8月20日(七月二十日)同盟會在日本東京召開正式成立大會,通過了《同盟會章程》三十條;決定同盟會總部設於日本東京;公推孫中山為總理, 下設執行、評議、司法三部,由黃興任執行部庶務長,協助總理主持總部工作,章炳麟、宋教仁、汪精衛、張繼、廖仲愷等分任總部各機構的主要職員;在國內設東(上海)、西(重慶)、南(香港)、北 (煙臺)、中(漢口)五個支部,國外設南洋、歐洲、美洲、檀香山四個支部;將原華興會的《二十世紀之支那》雜誌作為同盟會機關刊物,定名為《民報》。同盟會成立後,各革命團體的成員都加盟入會,原來的團體名稱隨之撤銷(只有光復會仍然保留,並有單獨活動,成員也未全部加入同盟會)。同盟會成員的社會成分相當廣泛,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占絕大多數,在會中居於領導地位;同盟會的政治綱領,反映了民族資產階級中下層的利益和要求,是一個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因而同盟會是一個資產階級的革命政黨。同盟會的成立,使全國的革命運動有了統一的領導核心,標誌著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開始進入高潮。同盟會成立後,積極開展革命宣傳,以《民報》為主要陣地,同資產階級改良派進行了為時兩年的思想大論戰,揭露和批判了改良派鼓吹君主立憲、反對革命的實質,取得思想戰線的領導權,擴大了革命的政治影響。同時又聯絡會黨、新軍等,發動了多次武裝起義,雖然屢遭失敗,但旋滅旋起堅持鬥爭,直到辛亥武昌起義獲得成功,終於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共和國。1911年11月(宣統三年九月)上海光復後,同盟會總部由東京遷至上海,從秘密轉為公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又遷到南京。1912年8月,在北京改組為國民黨。

中國同盟會字典分解

中國的解釋 (1) [Central Plains]∶指中原地區與中國抗衡。——《資治通鑑》(2) 又驅中國士眾。將中國人。(3) [capital

也學習下:中尚書【歷史官職】

官名,即中宮尚書,為皇后官,屬大長秋,俸六百石,員五人,掌宮中文書。《漢書·石顯傳》:“(石顯)少坐法腐刑,為中黃門,以選為中尚書。”參看《後漢書·百官志四·中宮尚書》。

中國同盟會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