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三等九則

三等九則

亦稱三則九等、九門九則。明清徵收賦役之依據。(1)指將田地按種類、肥瘠分為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為上中下三等,共有九等之別。但同一等級,各地亦各有差異。如蘇州府之崑山有五十九則,元和有五十三則,長洲有五十二則等等。地方官府據此規定不同的賦率。(2)指將丁戶按資產多寡分為不同等級,作為丁徭攤派之依據。雍正後攤丁入地,遂省去。

三等九則字典分解

三等的解釋 (1).三種等級。《周禮·夏官·槀人》:“弓六物為三等,弩四物亦如之。”《史記·平準書》:“金有三等,黃金為上,白金為中,赤金為下。” 清 龔自珍 《乙丙之際

九則的解釋 (1).九功的法則。《逸周書·大匡》:“昭明九則,九醜自齊。”《國語·周語下》:“五曰夷則,所以詠歌九則,平民無貳也。” 韋昭 註:“言萬物既成,可法則也。故可

也學習下:三姓副都統衙門滿文檔案譯編【歷史知識】

書名。遼寧省檔案館、省社科院歷史所、瀋陽故宮博物館譯編,遼瀋書社1984年出版。本書為三姓副都統衙門同吉林將軍衙門等來往公文抄存稿,共收清乾隆六年(1741)至光緒三十二年(1906)檔案一百七十八件,均選自遼寧省檔案館所藏《三姓副都統衙門檔》。主要內容有清代三姓轄區赫哲、費雅喀等少數民族姓氏、進貢、受賞、與滿族聯姻、軍事活動等,為研究清代民族關係史、東北邊疆史的珍貴資料。

三等九則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