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院

台院怎么寫好看

台院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名。唐代始置,為御史台下屬三院之首,即侍御史治事之處。初設侍御史四員,後增為六員。掌監察彈劾百官、入閣承詔、受制出使、分管御史台事務,又輪直朝堂,與給事中中書舍人共同受理詞訟,與刑部大理寺會審重大案件等。以資深者一人主台內日常事務,號台端或雜端,余稱散端或副端。五代因之。北宋初沿置,因侍御史用作寄祿官及武臣兼官,另以郎中員外郎侍御史知雜事,號知雜、知端,佐御史台長官管理台務。元豐改制後,罷知雜,置侍御史一員,為御史台副長官。

詞語分解

  • 台的字典解釋 台 (①台⑤臺,⑥檯⑦颱) á 高平的建築物:亭台樓閣。 像台的東西,器物的座子:井台。窗台。燈台。 敬辭,用於稱呼對方或與對方有關的事物:台鑒。台甫。 量詞:一台戲。 台灣省的簡稱:台胞。台幣。 桌
  • 院的字典解釋 院 à 圍牆裡房屋四周的空地:院子。院牆。庭院。 某些機關、學校和公共場所名稱:法院。醫院。戲院。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號:

歷史知識推薦:大加蠟

今台灣台北市的原始名稱。又作大嘉臘、大加蚋、大佳臘。系土著平埔族語漢譯,意即平坦浸水之地。大致相當今台北市大部及內湖區平原地帶。清康熙四十七年,泉州人陳賴章率眾始屯墾於此。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台院歷史

相關歷史

台院_台院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