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台

御史台怎么寫好看

御史台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名。國家最高監察機構。東漢始置,設于禁中蘭台,別稱蘭台、憲台,與尚書謁者台並稱“三台”,名義上隸少府。職掌保管宮廷所藏圖籍秘書、文書律令檔案,監察、彈劾百官,複查疑獄。長官御史中丞屬官有治書侍御史二員,掌覆核疑獄;侍御史十五員,分掌令、印、供、尉馬、乘五曹,監察舉劾百官; 蘭台令史,掌管章奏文書印工。三國沿置。初曾改御史中丞宮正,旋復,又或置督軍御史中丞; 治書侍御史二員,掌律令,協助中丞分侍御史諸曹; 治書執法一員,掌奏劾,又有督軍糧執法,出征則臨時設定; 殿中侍御史二員,居殿中監察; 侍御史八員,分掌治書、課第等八曹; 尚書、符節等三台,長安(陝西西安)、譙(安徽亳縣)、許都(河南許昌東)、(河北臨漳西南)、洛陽五都,亦各駐侍御史;又有禁防禦史、督軍糧御史等名目。吳置中、左右執法、監農御史等。西晉沿置,以符節台併入,殿中侍御史增為四員,侍御史九員分領吏、課第、直事、印、中都督、外都督、媒、符節、水、中壘、營軍、法、算十三曹; 武帝時曾置黃沙獄治書侍御史,掌複查疑獄,後省。東晉減殿中侍御史為二員,省課第曹,置庫曹(後分為外左庫、內左庫曹),又置檢校御史,監察地方行政。南朝其職雖重,其官為世族所輕。宋、齊置侍御史十員,外、內左庫曹並為左庫曹,營軍曹併入水曹,算曹併入法曹,吏曹不置侍御史,凡十一曹。梁、殿中侍御史復增為四員,侍御史置九員,分曹治事,設符節令史北魏長官名御史中尉,權威甚重。北齊,復改御史中丞,置治書侍御史二員,侍御史八員,殿中侍御史、檢校御史各十二員,錄事四員,又領符節署。時亦稱蘭台、南台。北魏宣武帝延昌(512—515)以後,每帶更換長官,則由其自行更選御史。隋初始由吏部選用,仍舊入直禁中,以御史大夫一員、治書侍御史二員為長貳,侍御史八員,殿內侍御史、監察御史各十二員,錄事二員。煬帝大業三年(607)省殿內侍御史,增監察御史為十六員,罷御史直宿禁中之制,台中庶務,皆由治書侍御史主持。唐朝沿置,下設三院:台院,置侍御史六員,掌監察彈劾百官、入閤承詔、管理台務; 殿院,置殿中侍御史九員,掌監督殿庭朝會巡幸供奉儀節、宮禁門戶庫藏及京城內外治安,領京畿諸州兵馬; 察院,置監察御史十五員,分察尚書省六部巡按州縣,監督地方行政。又有主簿、錄事、主事等屬官。高宗時因避諱,改次官治書侍御史為御史中丞,主持台務,然具體事務實由侍御史主管。初不受詞訟,唯擇訴狀可聞者,略其告姓名,托以風聞訪知,奏彈有關官吏,後多承制受理刑獄,亦受理詞訟,調查審核後始行彈劾。高宗龍朔二年(662)改名憲台,鹹亨元年(670)復舊; 武則天光宅元年(684)改置左、右肅政台,左台監察在京百官及諸軍旅,右台按察州縣、省風俗。旋命左、右兼察州縣,兩台定期遣使八員,巡察地方,春日風俗使,秋日廉察使。兩台諸御史,又有假、檢校、員外、試等名目。 中宗神龍元年(705)罷諸假、 檢校等名目,改名左、 右御史台, 後或並或分, 因兩台職權重,糾舉苛察,百官厭其煩,玄宗先天(712—713)中並為一台。時又於東洛都陽置留台,稱東台,亦設諸官,員額較少,稱分御史。北宋以御史大夫為加官,中丞實為御史台長官。其初諸御史多為憲銜兼官,常以他官兼領,多出外任。真宗鹹平四年(1001)以御史二人充左、右巡使,分糾文武官員之違失,祭祀時兼監察使,掌受誓戒致齋,檢視糾劾; 別有廊下使,掌入閣監食; 監香使,掌國忌行香,通稱五使。後又置言事御史,兼諫諍之責。神宗元豐(1078—1085)改制後,使名悉罷,台院置侍御史一員,為御史台次官; 殿院置殿中侍御史二員,掌監督朝會儀制,許諫諍言事,兼掌監察; 察院置監察御史六員,分察中央、地方官吏。南宋改置三員,亦許言事; 又有檢法、主簿等屬官。北宋西京(河南洛陽)、南京(河南商丘)、北京(河北大名)三留守司亦各置御史台,設管勾台事,以朝官充任,為閒散差遣遼朝為南面官署,主要職責為複查刑獄,設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等官。西夏亦置,屬次等司,設御史大夫為長官,有御史中丞、殿中御史、監察御史等官。金朝掌糾察朝儀、彈劾官吏、勘鞠官府公事、複查刑獄,以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為長貳,屬官有侍御史、治書侍御史、殿中侍御各二員,監察御史十二員,及典事、架閣庫管勾、檢法、獄丞等員,轄登聞檢院。元朝掌糾察百官善惡、政治得失,得與中書省樞密院同奏政事。因江南、雲南等處設行御史台,中央所設號內台。行台舉劾官吏,五品以上須上咨內台奏聞。世祖至元五年(1269)始置,設御史大夫二員為長官,領御史中丞、侍御史、治書侍御史各二員,及典事(都事)、檢法、獄丞等。轄殿中司(置殿中侍御史二員)、察院(置監察御史三十二員)。江南、陝西(雲南)諸道行御史台,設官品秩與內台等,員額稍減。元末朱元璋吳元年(1367)亦置,設左右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治書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監察御史、經歷、都事、照磨、管勾等官與中書省、大都督府並稱三大府,職任清要。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罷,十五年改置都察院


官署名。漢代御史府(御史的官署)也稱御史台、蘭台、蘭台寺、御史大夫寺。掌圖籍秘書,外督部刺史,內領侍御史員十五人,受公卿奏事,舉劾按章。見《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通典·職官六·御史台》。唐代御史台設御史大夫一人,正三品;御史中丞二人,正四品下。大夫掌以刑法典章糾正百官之罪惡,中丞為之貳。其屬有三院:一台院,其官為侍御史;二殿院,其官為殿中侍御史;三察院,其官為監察御史。見《新唐書·百官三·御史台》。元朝初年御史台置派出機關,稱行御史台,掌領省置肅政廉訪司。後定製置御史大夫二人,下有侍御史、治書侍御史二人,還有經歷照磨、承發管鉤獄丞等官。明初承元制,後罷御史台,改置都察院,但仍置御史官。見《元史·百官志》、《通典·職官六·御史台》。

詞語分解

  • 御史台的解釋 中國古代監察官署名稱,又名;憲台;詳細解釋官署名。專司彈劾之職。 西漢 時稱御史府, 東漢 初改稱御史台,又名蘭台寺。 梁 及 後魏 、 北齊 或謂之南台, 後周 則稱司憲。 隋 及 唐 皆稱御史台
  • 御史的解釋 官名。秦以前指史官,明清指主管糾察的官吏御史前書。;;《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又顧召趙御史。御史詣學宮。;; 清; 張廷玉《明史》 又御史齊康。詳細解釋.官名。 春秋 戰國 時期列國皆有御史,
  • 台的字典解釋 台 (①台⑤臺,⑥檯⑦颱) á 高平的建築物:亭台樓閣。 像台的東西,器物的座子:井台。窗台。燈台。 敬辭,用於稱呼對方或與對方有關的事物:台鑒。台甫。 量詞:一台戲。 台灣省的簡稱:台胞。台幣。 桌

歷史官職推薦:王會清吏司

官署名。簡稱王會司。清朝理藩院所屬六司之一。掌理內扎薩克各部旗的俸祿、朝貢、賞賜之事及辦理朝覲、隨圍等事。乾隆二十二年改設。以郎中滿洲一人,蒙古二人為主官。下設員外郎、主事、筆帖式、經承及貼寫書吏等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御史台歷史

相關歷史

御史台_御史台介紹_歷史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