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員外郎

歷史字典解釋

官名。(1)吏部吏部司副長官。隋開皇六年(586)始置,一人,掌本曹籍帳,侍郎缺則代理曹事。大業三年(607)罷,後又改置選部承務郎行其職。唐武德三年(620)復舊,置二人,從六品,一人掌選人解狀、簿書、資歷與考課,稱判南曹;一人掌判本曹事務,稱判廢置。高宗、武則天時,一度隨曹改稱司列員外郎天官外郎。五代因之。北宋初為六品寄祿官,不預司務。元豐改制後,尚書左右選、侍郎左右選各置一人,協助尚書、侍郎分掌文武官銓選事,以資序未及知府以上者為之,正七品,或冠以尚左、尚右、侍左、侍右等字樣。(2)吏部佐貳官遼南面官置。金吏部置,位尚書、侍郎、郎中下,分判曹務及參議選事,與郎中職掌同,從六品。元亦置。明初置,正六品,旋罷。清初沿之,後罷。(3)吏部諸司員外郎統稱。如隋唐五代及兩宋吏部、司封、司勛、考功員外郎,明清文選(總部、選部)、驗封、稽勛、考功員外郎等。

詞語分解

  • 吏部的解釋 古代官制六部之一。主管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務。長官為吏部尚書。位次在其他各部之上時韓愈吏部權 京兆。;;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吏部擬用左通政。;;清; 張廷玉《明史》 又道改南京吏
  • 員外郎的解釋 官名。員外,本指正員以外的郎官。 晉武帝 始設員外散騎常侍,員外散騎侍郎,簡稱員外郎。 隋 開皇 時,尚書省二十四司各設員外郎一人,為各司的次官。 唐 以後,直至 明 清 ,各部都有員外郎位在郎中

歷史知識推薦:封輪

清代引鹽銷售方法之一。該管道員於沿江銷鹽之地,將先到綱鹽船隻按到岸先後編號,挨號開售,令後到船隻封貯,不準搶賣,俟先船銷完後,方許後船發賣,稱為封輪。此法原為官府保護鹽價之措施,但實行後反造成奸商居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吏部員外郎歷史

相關歷史

吏部員外郎_吏部員外郎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