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孝廉

孝廉

選拔官吏科目。孝指孝子,廉指廉潔之士。原為二科,漢武帝採納董仲舒建議,於元光元年(前134)初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其後多混同連稱,而為一科,所舉也不限於孝者和廉吏察舉孝廉為歲舉,郡國每年向中央推舉一至二人。被舉者大都先除授郎中。東漢順帝時,左雄奏請郡國孝廉年不滿四十,不得察舉,皆先詣公府課試,以觀其能。其後遂為制度,為漢朝仕進的主要途徑之一。三國魏黃初二年(221)令郡國口滿十萬者舉孝廉一人,其有秀異,不拘戶口。三年,又令舉孝廉不限年齡,老幼皆可,蜀、吳亦由郡舉孝廉。晉沿魏制,尚書郎缺,從孝廉中補,須經策試,合格者補令、長。東晉以來,大郡歲各舉二人,郡國仍舉一人。十六國、南北朝沿之,地位不及秀才、國子生。時察舉權歸州郡中正,依九品官人之法,所舉皆世家豪族子弟,無須策試。隋只有秀才之科,無孝廉之舉。唐初沿設。貞觀十八年(644),汴、鄜諸州所舉孝廉不能答太宗所問,其後遂不聞此科。寶應二年(763),禮部侍郎楊綰奏恢復之。定於《左傳》、《公羊傳》、《穀梁傳》、《禮記》、《周禮》、《儀禮》、《毛詩》、《尚書》、《周易》中,任通一經,問經義二十條,策三道,全通為上第,付吏部授官;經義十條通七、策通二為中第,予出身。建中元年(780),敕停。至明代,為薦舉之一種,亦用稱鄉試取中之舉人。清朝亦用作舉人之別稱。

孝廉字典分解

孝廉的解釋 [two subjects to select offcials in Han Dynasty] 漢代選拔官吏的兩種科目。孝,指孝子,廉,指廉潔之士。後來被舉薦

孝的解釋 孝 xiào 對父母盡心奉養並順從:孝敬。孝廉(a.中國漢代選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孝”指孝子;“廉”指廉潔的人;b.中國明、清兩代對舉人的稱呼)。孝道。孝子賢孫

廉的解釋 廉 lián 堂屋的側邊:廉隅(稜角,喻品行端方,有氣節)。 不貪污:廉潔。廉正。廉明。 便(pi俷 )宜,價錢低:物美價廉。 察考,訪查:“且廉問,有不如吾詔

順便了解:孝弟【歷史官職】

孝弟即孝悌,古時“弟”“悌”通用。《漢書·惠帝紀》:“(四年)春正月,舉民孝弟力田者復其身。”註:“師古曰:弟者,言能以順道事其兄也。”按:在“孝悌”條釋詞中說“孝悌”為高后初置。本條中又說惠帝四年春舉孝悌,似是疑點。其實,惠帝雖名為皇帝,實則高后執政,一切皆由高后主持。故注者說“高后置”。

孝廉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