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行馬

行馬

古代宮府門前障礙。始自周代,稱“梐枑”(《周禮·天官·掌舍》)。魏晉時稱行馬。凡王公及位從公者門前設立一橫木於中,兩木互穿成四角,以為約禁。此制為歷代所沿襲。

行馬字典分解

行馬的解釋 攔阻人馬通行的木架。一木橫中,兩木互穿以成四角,施之於官署前,以為路障。俗亦稱鹿角,古謂梐枑。 清 末 明 初時,衙署及大第宅門旁猶有設者,俗稱拒馬叉子。《周禮

行的解釋 行 xíng 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蹤。行百里者半九十。行雲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遠自邇。 出外時用的:行裝。行篋。行李。 流通,傳遞:行銷。風行一時。 從

馬的解釋 馬 (馬) mǎ 哺乳動物,頸上有鬃,尾生長毛,四肢強健,善跑,供人騎或拉東西:馬匹。駿馬。馬到成功。馬首是瞻(喻跟隨別人行動)。 大:馬蜂。馬勺。 姓。 筆

多看看:行台【歷史知識】

魏晉至金代尚書台(省)臨時在外設定的分支機構。“台”指中央尚書省,出征時於其駐地設立代表中央的臨時機構稱行台。兩晉時多為權臣自行建立,以發號施令。又稱行尚書台或行台省。若任職者權位特重,稱大行台。北魏、北齊時設定漸多,成為地方最高行政機構。置行台尚書令、尚書僕射為正副長官。北周時置總管府,行台之制遂廢。隋初、唐初均有設定,非常制。貞觀後廢。金天會十五年(1137)廢偽齊,於汴京立行台尚書省,管理

行馬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