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烏桓校尉

歷史字典解釋

官名。亦稱烏桓校尉西漢武帝始置,掌內附烏桓事務。武帝遣驃騎將軍霍去病擊破匈奴左地,為防止烏桓與匈奴交通,徙其部於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塞外,置烏桓校尉監之,秩二千石持節。後不常置。東漢建武二十五年(49),遼西烏桓朝貢,使居塞內,布於緣邊諸郡,令招來種人,給其衣食,為漢偵察,助擊鮮卑、匈奴,復置護烏桓校尉,秩比二千石,屯上谷寧城,並領鮮卑。常將烏桓等部兵與度遼將軍、使匈奴中郎將、護羌校尉等協同作戰,戍東北邊塞。、晉及十六國後趙沿置,西晉多以都督幽州諸軍事兼領此職。

詞語分解

  • 校尉的解釋 軍職名。據《史記》, 秦 末起義軍中已有此職。《項羽本紀》載: 項梁 “部署 吳中 豪傑為校尉、候、司馬。”又《張耳陳餘列傳》載: 陳勝 “以 張耳 、 陳餘 為左右校尉。” 漢 代始建為常職,其地位

歷史知識推薦:關忠節公傳

篇名。清丁晏撰。關天培傳記。對關氏一生事跡,特別是鴉片戰爭時,在投降派的牽制下,率羸兵二百防守沙角、大角兩炮台,奮勇抗英情況,作了較詳細的記述。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護烏桓校尉歷史

相關歷史

護烏桓校尉_護烏桓校尉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