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榷關

工部榷關怎么寫好看

工部榷關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名。簡稱工關,又稱工部。清代工部所屬之稅關。順治初仿明工部抽分之制設。分置於水陸要衝或商品集散之地。關前立木榜,刊刻稅則。掌征通關竹木稅,並兼領征鹽茶及商貨稅課,由工部營繕、都水二司稽核。雍正十年(1732)所掌已達十四處,即盛京木稅,吉林木稅,伊犁木稅,直隸潘桃口等處木稅,山西殺虎口等處木稅,山東臨清關,江蘇龍江關、宿遷關,安徽蕪湖關,浙江南新關,湖北荊關、新關,湖南辰關,四川渝關。每榷關分設大關、分口、分巡口等徵稅口岸,由部遣關差或委員掌關政,由書吏、家人、巡攔、哨丁等吏役巡查稽徵。十四榷關的定額為白銀每年四十餘萬兩。鹹豐時因戰爭停廢數關,光緒時陸續恢復。光緒三十二年(1906),改歸度支部管理。

詞語分解

  • 工部的解釋 古代官署名。 漢 代有民曹, 魏 晉 有左民、起部, 隋 唐 因 北周 工部舊名總設工部,為六部之一,掌管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長官為工部尚書。歷代相沿不改。 清 末改為農工商部
  • 榷關的解釋 徵收關稅的機構。 清 戴名世 《乙亥北行日記》:“俱有守者執途人橫索金錢,稍不稱意,雖襆被俱欲取其稅,蓋榷關使者之所為也。” 范文瀾 《中國近代史》第三章第四節:“ 達開 既至 安慶 ……立榷關於

歷史知識推薦:子搜

即“越王無顓”。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工部榷關歷史

相關歷史

工部榷關_工部榷關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