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溝行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代

白溝行原文

白溝河邊蕃塞地,送迎蕃使年年事。
蕃使常來射狐兔,漢兵不道傳烽燧。
萬里鋤耰接塞垣,幽燕桑葉暗川原。
棘門灞上徒兒戲,李牧廉頗莫更論。

詩詞問答

問:白溝行的作者是誰?答:王安石
問:白溝行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王安石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安石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白溝河是宋遼交界的邊塞之地,年年都有送迎遼國使臣的事情。
遼國人常常藉口打獵親侵擾邊界,邊界上的駐軍卻不知道點燃烽火發出警報。
邊塞護衛著廣闊的農業生產地區,幽燕兩州韻蠶桑生產又占宿極重要的地位。
可是邊界上的守將對此毫無所知,他們把自己的工作當兒戲,如果想找像李牧、廉頗那樣的良將,那就更是找不到了。

注釋
白溝:宋遼之間的界河。西起沉遠泊(今河北保定市北面),東至泥沽海口(今天津市塘沽南面),河、泊相連,彎彎曲曲達900里。
蕃:指遼國。塞,邊塞。
送迎蕃使:自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起,北宋每年要向遼交納大量銀絹以為“歲幣”,兩國歲歲通使往來。故詩中雲“年年事”。
蕃馬:指遼國軍人。射狐兔:狩獵野獸,實際是指遼軍越境騷擾。
不道:不說,不認為有必要。烽燧:烽火,邊境上報警的信號。《漢書·賈誼傳》:“斥候望烽燧不得息。”文穎曰:“邊方備胡寇,作高土櫓,櫓上作桔皋,桔皋頭兜零,以薪草置其中,常低之,有寇即火然舉之以相告,曰烽。又多積薪,寇至即燃之,以望其煙,曰燧。”這兩句說明宋軍對遼國的防禦十分麻痹鬆懈。
鉏(chú):同鋤。耰(yōu):古代用來平整土地和覆蓋種子的農具。接塞垣:延伸到了邊界地區。
幽燕:指今北京市、天津市、河北北部一帶地區。桑葉:代指農桑,即莊稼,暗川原:山川原野一片翠綠。這兩句敘述經過遼國占領區所見的情景。幽燕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這片沃土現在卻成了遼國的糧倉。
棘門:原為秦京宮門,在今陝西鹹陽市東北,公元158年,匈奴大舉進犯,漢文帝派遣徐厲駐守棘門、灞上:在今陝西西安市東面,是軍事要地,文帝令劉禮領兵駐守。同時,文帝又派周業大駐兵細柳。細柳在今鹹陽市西南渭河北岸。文帝在巡視了三個駐地以後,認為細柳營軍紀嚴明,是不可侵犯的部隊,說“灞上、棘門軍,若兒戲爾,其將(即徐厲、劉禮)固可襲血虜也。”(見《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周亞夫是周勃的兒子)。
李牧、廉頗:都是戰國時期趙國(都城在今河北邯鄲市)名將,都曾打敗過北方的強敵。這兩句是批評當時北宋派去防遼的邊將庸碌無能,松松垮垮,名為防敵,實同“兒戲”,只是徐厲、劉禮之輩,更無法同李牧、廉頗相提並論。

詩文賞析

作者了解到當時邊境兩邊遼國人常來漢地侵擾而北宋軍隊卻輕敵 * 情況;目睹了宋邊疆一望萬里,都是無險可守的農田,而遼國地區桑林密密遮蔽著河川原野的現狀。這一強烈的反差給作者以很大震撼,詩中以南北邊境地區的情況作對比,屆時除了宋朝邊防鬆懈、無險可守,而遼國則深不可測、暗伏殺機的嚴峻現實。
前四句寫宋朝實行妥協、退讓、苟安政策,劃白溝為界,使白溝河河北盡成遼地,並且年年在這裡迎送遼使;但遼方仍不斷騷擾邊境,而宋卻放鬆戒備,不知報警。後四句發抒感慨,詩人先歌頌祖國包括幽燕之地在內的萬里山河,接著借用史實,指責宋朝邊將視邊防如同兒戲,實際上也是批評輕視邊防不用良將的宋朝統治者。最後兩句“棘門灞上徒兒戲,李牧廉頗莫更論”,總結全詩,揭示了山河殘破、邊塞失防問題的癥結之所在,深刻有力,不僅在當時有現實意義,對後世也有一定的警戒作用。
這首詩在寫作上也很有特色。寫實和議論,寫實簡明,議論獨到;古今將領比較,形象鮮明,含意深遠;結構上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十分嚴謹;用韻上以四句轉韻,平仄韻相遞,既轉得自然,又使層次更加清晰。這些都值得讀者留意。

標籤:詠史懷古邊塞諷刺,政治

詩詞推薦

  • 明妃曲二首·其二

    王安石宋代〕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輛皆胡姬。含 * 語獨無處,傳與琵琶心自知。黃金桿撥春風手,彈看飛鴻勸胡酒。漢宮
    白溝行原文_白溝行的賞析_古詩文
  • 涼州詞二首·其一

    王翰唐代〕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白溝行原文_白溝行的賞析_古詩文
  • 楚宮

    李商隱唐代〕湘波如淚色漻漻,楚厲 * 逐恨遙。楓樹夜猿愁自斷,女蘿山鬼語相邀。空歸腐敗猶難復,更困腥臊豈易招。但使
  •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高啟明代〕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鐘山如龍獨西上,欲破巨浪乘長風。江山相雄不相讓,形勝爭夸天下壯。秦皇
    白溝行原文_白溝行的賞析_古詩文
  • 回中作

    溫庭筠唐代〕蒼莽寒空遠色愁,嗚嗚戍角上高樓。吳姬怨思吹雙管,燕客悲歌別五侯。千里關山邊草暮,一星烽火朔雲秋。夜來
    白溝行原文_白溝行的賞析_古詩文
  • 武侯廟(廟在白帝西郊)

    杜甫唐代〕遺廟丹青落,空山草木長。猶聞辭後主,不復臥南陽。
    白溝行原文_白溝行的賞析_古詩文
  • 滿江紅·為問封姨

    納蘭性德清代〕為問封姨,何事卻、排空捲地。又不是、江南春好,妒花天氣。葉盡歸鴉棲未得,帶垂驚燕飄還起。甚天公、不肯
    白溝行原文_白溝行的賞析_古詩文
  • 後出塞五首

    杜甫唐代〕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戰伐有功業,焉能守舊丘。召募赴薊門,軍動不可留。千金買馬鞭,百金裝刀頭。閭里
  • 金陵懷古

    劉禹錫唐代〕潮滿冶城渚,日斜征虜亭。蔡洲新草綠,幕府舊煙青。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後庭花一曲,幽怨不堪聽。
    白溝行原文_白溝行的賞析_古詩文
  • 晚度天山有懷京邑

    駱賓王唐代〕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華。雲疑上苑葉,雪似御溝花。
    白溝行原文_白溝行的賞析_古詩文
  • 入昌松東界山行

    高適唐代〕鳥道幾登頓,馬蹄無暫閒。崎嶇出長坂,合沓猶前山。石激水流處,天寒松色間。王程應未盡,且莫顧刀環。
  • 沁園春·盧蒲江席上時有新第宗室

    劉過宋代〕一劍橫空,飛過洞庭,又為此來。有汝陽璡者,唱名殿陛;玉川公子,開宴尊罍。四舉無成,十年不調,大宋神仙
  • 召旻

    佚名先秦〕旻天疾威,天篤降喪。瘨我饑饉,民卒流亡。我居圉卒荒。天降罪罟,蟊賊內訌。昏椓靡共,潰潰回遹,實靖夷我
  • 田家

    聶夷中唐代〕父耕原上田,子鋤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白溝行原文_白溝行的賞析_古詩文
  • 永王東巡歌·其十一

    李白唐代〕試借君王玉馬鞭,指揮戎虜坐瓊筵。南風一掃胡塵靜,西入長安到日邊。
    白溝行原文_白溝行的賞析_古詩文
  • 滿江紅·拂拭殘碑

    文徵明明代〕拂拭殘碑,敕飛字、依稀堪讀。慨當初、依飛何重,後來何酷。豈是功高身合死,可憐事去言難贖。最無端、堪恨
  • 詠柳

    曾鞏宋代〕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白溝行原文_白溝行的賞析_古詩文
  • 登涼州尹台寺

    岑參唐代〕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開。因從老僧飯,更上夫人台。清唱雲不去,彈弦風颯來。應須一倒載,還似山公回。
    白溝行原文_白溝行的賞析_古詩文
  • 蔡中郎墳

    溫庭筠唐代〕古墳零落野花春,聞說中郎有後身。今日愛才非昔日,莫拋心力作詞人。
    白溝行原文_白溝行的賞析_古詩文
  • 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

    高適唐代〕匹馬行將久,征途去轉難。不知邊地別,只訝客衣單。溪冷泉聲苦,山空木葉乾。莫言關塞極,雲雪尚漫漫。古鎮
    白溝行原文_白溝行的賞析_古詩文
白溝行原文_白溝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