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網>>歷史上的今天>> 1902年>> 1月20日

土耳其詩人希克梅特出生

1902年1月20日

納齊姆-希克梅特(1902.1.20——1963.4.3)Nazim· Hikmet

 

1902年1月20日,希克梅特出生在薩洛尼卡城(現在希臘境內)。他父親曾任新聞總署署長和駐漢堡領事,在土耳其稱得上是個顯貴家庭。他在青年時代進入伊斯坦堡的海軍學校學習,父親希望他以海軍軍官的身份來光宗耀祖。他讓父親失望了,他沒有進入海軍,而是去了內地當教員。1919年因參加革命活動被開除,從此開始詩歌創作。1921年在他當教員期間,他和進步人士相識,同年去了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當時十月革命勝利不久,蘇聯人民在同國內外反動勢力的鬥爭中,掀起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高潮。列寧的旗幟使年輕的希克梅特看到人類徹底解放的曙光。他成為一個堅定的社會主義者,決心為土耳其人民的解放奮鬥到底。1924年回國,在一家報館及其他單位工作,從事文藝創作,並加入共產黨。

 

20年代末,他回到祖國。他從少年時代起就喜歡寫詩,不過早期作品都是一些抒發個人情感的舊體詩。回國後,他拿起筆作武器,一面和保守的文人展開論戰,一面在報刊上發表了大量從形式到內容都充滿了革命激情的詩作。他的詩句高亢激奮,極富鼓動性,即使不同意他政治觀點的人也不得不嘆服他的藝術天才。

 

他的詩作猶如強大的衝擊波震動了詩壇,也震驚了當局。在詩壇上正在歡呼又一顆耀眼的明星升起的時候,當局把他列入危險分子名單。從30年代到40年代,進監獄成了他的家常便飯,前後加起來有17個春秋。1950年他最後一次走出監獄的大門。雖然恢復了自由之身,卻沒有自由發表作品的權利。當局採取各種方式對他進行迫害,想把他逼上絕路。他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離開了祖國,偷渡去了蘇聯。1951年他被開除土耳其國籍。他在蘇聯積極參加社會活動,繼續從事文學創作,曾榮獲過列寧國際和平獎。

 

1963年4月3日,這位對祖國充滿憂患之情的詩人,客死在莫斯科。詩人去世後,他在國內的聲譽日益提高。1966年他的長詩《我的同胞們的群像》在土耳其發表。該詩描寫了從本世紀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土耳其社會和政治生活全景,塑造了農民、工人、地主、資本家、政客和文人等眾多形象,是土耳其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現在,在土耳其人民的心中,希克梅特已成為最傑出的民族英雄。

 

納齊姆·希克梅特,土耳其著名詩人。生於薩洛尼卡城。伊期坦布爾高中畢業後,入海軍學校學習。1920年參加反對帝國主義占領的鬥爭,被學校開除。1921年去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結識了馬雅可夫斯基,並深受蘇聯文學的影響。1924年回國,從事進步的文學活動,遭到當局的迫害,多次被捕,系獄17年。1950年由於國內外輿論的強大壓力,終於獲釋,但出獄後仍遭迫害,被迫逃亡蘇聯。曾獲得列寧國際和平獎金。1963年在莫斯科病故。

 

希克梅特早期的詩大多抒發個人的感情,後以自由體詩描寫社會現實生活。20年代末30年代初,寫過許多優秀的詩篇,收在《八百三十五行》(1929)、《1+1=1》

1月20日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