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網>>歷史上的今天>> 1998年>> 4月13日

國家大劇院設計方案進行國際招標

1998年4月13日

1998年4月13日國家大劇院設計方案進行國際招標_歷史上的今天

中國國家大劇院

中國國家大劇院設計方案進行國際招標,經過競標,法國設計師保羅·安德魯最終獲勝。作為法國巴黎機場公司的首席建築師,保羅·安德魯有著設計法國戴高樂機場、上海浦東機場及巴黎德方斯大拱門、英法跨海隧道法國終點站等驕人業績。

1998年7月他向中國國家大劇院業主委員會提交的首輪設計方案,以“城市中的劇院、劇院中的城市”為創作主題。建築主立面如一個巨大的面向整個城市的舞台,頂部金色穹頂休息廳可俯瞰市區;建築內部,歌劇院、音樂廳、戲劇場、小劇場及配套商業設施,組織有序而豐富,洋溢著都市浪漫情調。

這個方案得到評審會好評,被選入參加第二輪競賽。之後,他進行了調整,使建築色彩明快起來,將內部組成一個個各具特色的“街區”,使劇場氣氛變得活躍。

這個方案再次被評審們看好,被業主委員會要求與清華大學合作進行修改,與其它3個修改後的方案再一次競爭。這次,保羅·安德魯將建築尺寸略為縮小,將頂部穹頂改變為低扁的方形金頂,力求取得與人民大會堂的協調,但仍被認為存在造型過於嚴肅的缺點。

就在這個時候,業主委員會提出將大劇院從長安街向南退70米,使長安街增加一塊綠地廣場。這會不會是一次機遇?

1999年春,保羅·安德魯神情疲憊地回到巴黎,感到極大的壓力。他期待著衝出谷底,渴望捕獲靈感,就開始了神秘的出行。

 在一個連自己也叫不出名的美麗的海濱小鎮,他停下車,找到一個旅館,關起門,冥思苦想。一個星期過去了,已是兩頰深陷的他終於打開房門,抱出一摞圖紙。

這是一個令人驚嘆的方案——巨大的綠色公園之內,一泓碧水環繞著橢圓型的銀色大劇院,鈦金屬板和玻璃製成的外殼與晝夜的光芒交相輝映,色調變幻莫測。建築物在水面中的倒影構成了大劇院的外部景觀,觀眾將從水下通道進入其中。從遠處眺望,水波中的倒影給人以夢幻般的感覺,弧線型的中央玻璃天篷像是打開的幕布,顯露出內部金碧輝煌的歌劇廳和色調如古樂器那樣深沉的漆木飾空間。這一切吸引著人們入內。

這是一個既簡單又複雜,既明晰又隱秘的肌體。它廣泛地採用了玻璃製造、面牆裝飾、複合結構方面的高新科技。建築內部,地下設小劇場,地面層坐落著歌劇院、音樂廳、戲劇場,它們由道路區分開,彼此以懸空走道相連。歌劇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網狀玻璃牆,頂上是從建築內部能夠看到的永恆天空。

保羅·安德魯大膽地對原有的方案進行了徹底的改頭換面,但仍堅持了“城市中的劇院、劇院中的城市”這一創作主題。“這就是我們所做的,我們改變了!”

 國家大劇院業主委員會委員王爭鳴評價說,“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和諧。它用綠地、水面與人民大會堂相隔,在對比中求得協調,解決了這一地區缺水缺綠的狀況。由於控制了體量,又是橢圓型,不會在空間上壓抑人民大會堂。”三次修改終獲首肯。

4月13日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