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網>>歷史上的今天>> 1936年>> 5月12日

胡漢民病逝

1936年5月12日

1936年5月12日胡漢民病逝_歷史上的今天

(1879年12月9日~1936年5月12日)原名衍鴻,字展堂,號不匱室主,漢族,廣東番禺人。中國國民黨元老和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也是國民黨前期右派代表人物之一。1901年中舉人。1902年、1904年兩度赴日本留學,入弘文學院師範科、法政大學速成法政科。1905年9月加入中國同盟會,被推為評議部評議員,稍後又由孫中山指定任本部秘書,從此成為孫主要助手之一。主編《民報》第1~5期,根據孫口授寫成《<民報>發刊詞》,先後在《民報》發表《民報之六大主義》、《告非難民生主義者》等文,與康、梁保皇派展開論戰,對孫中山思想多所闡發。1907年隨孫到河內設立革命機關。組織同盟會於華南發動的歷次起義中擔任籌餉、運械等工作。
1908~1909年胡漢民在新加坡《中興日報》上發表大批文章繼續批駁保皇派。先後任同盟會南洋支部長、南方支部長。在1911年4月的黃花崗起義,為統籌部負責人之一。1911年11月廣東獨立時被推為廣東都督。12月隨孫至南京,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府秘書長。1912年4月在孫支持下再任廣東都督。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後任國民黨廣東支部長。1913年6月被袁世凱免去粵督職務。“二次革命”失敗後隨孫中山赴日本,繼續進行反袁鬥爭。1914年5月加入中華革命黨,任政治部長,主編《民國》雜誌。1917年6月奉命聯絡西南實力派,為發動護法運動作準備。9月任中華民國軍政府交通總長。1918年5月隨孫離廣州赴上海。1919年作為孫的代表參加“南北議和”,在和會上堅持孫恢復舊國會、取消賣國密約的主張。8月任《建設》雜誌主編,同情學生愛國運動及新文化運動;發表《唯物史觀批評之批評》等文,對唯物史觀作些介紹。1921年任中華民國政府總參議兼文官長、政治部長。陳炯明叛變後,協助孫進行討陳工作。1923年任辦理和平統一事宜全權代表。6月任陸軍大元帥大本營總參議。贊成孫改組國民黨的決策,參與《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的起草與審查。1924年1月被孫指定為國民黨“一大”主席團主席之一,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後主持上海執行部。5月奉命回粵,代理大本營事務,兼任黃埔軍校教官。9月代行大元帥職權,留守廣州。10月兼任廣東省長。對商團事變始主妥協,後執行孫的命令參與領導平定商團叛亂。
1924年以後,胡漢民日漸主張反共。1925年8月因廖仲愷被刺案嫌疑,一度被拘,旋赴蘇聯考察。1927年4月與蔣介石合作反共,主持在南京成立的國民政府並任中央政治會議主席。1928年任立法院長。1931年2月遭蔣軟禁,10月獲釋。後至廣州,成為南方實力派反蔣精神領袖。晚年標榜抗日、剿共、反蔣三大政治主張。
1935年胡漢民被選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次年5月2日在廣州病故。1930年主持編成《總理全集》。1933年創辦《三民主義月刊》。所著《三民主義的連環性》等,為國民黨理論家闡釋三民主義的代表作。
1936年5月12日,胡(漢民)與其妻兄、西南政務委員會秘書長陳融下圍棋,因構思過度,突患溢血於下午7時40分逝世。(劉秉榮《國民政府秘史》896頁)在民國的大部分時間裡,廣州市的北京路被稱作“漢民路”,以紀念胡漢民。台灣高雄市亦有漢民路。

5月12日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