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網>>歷史上的今天>> 1896年>> 9月9日

中國民主同盟領導人胡愈之出生

1896年9月9日

1896年9月9日中國民主同盟領導人胡愈之出生_歷史上的今天
胡愈之

胡愈之,1896年9月9日出生於浙江省上虞縣。1911年後,他入紹興府中學堂,受到魯迅先生的薰陶。1914年,他考入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輯所當練習生,刻苦自學。他接受了新文化思潮的影響,1919年在上海參加了聲援“五四”運動的鬥爭,並在《東方雜誌》連續撰文,提倡科學和民主。他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創建了上海世界語學會,介紹俄國和其他弱小民族的文學作品。1920年他和鄭振鐸、沈雁冰共同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積極推進新文學運動。1925年,他積極投入上海“五卅”運動的遊行、集會和罷工活動,編輯出版《公理日報》,成為指導運動的輿論工具。迫於國內的白色恐怖,他於1928年1月流亡法國,入法國巴黎大學國際法學院學習,並系統地鑽研馬克思主義著作,思想開始由民主主義轉變為社會主義。1931年初,他在回國途中,以世界語學者的身份到莫斯科,進行了7天的訪問,寫下名著《莫斯科印象記》。這是我國第一本比較系統地介紹社會主義蘇聯政治、經濟和人民生活狀況的著作,反映了他對新的社會制度的嚮往,在廣大青年中激起強烈的反響。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他主編《東方雜誌》,利用這個陣地,積極宣傳抗日救亡主張。同時他與鄒韜奮共同主持著名的《生活周刊》,並推動創辦生活書店。1933年初,他應魯迅之邀加入“民權保障同盟”,並當選為總會臨時中央執行會執行委員,努力把國民黨當局迫害革命同志和進步人士的情況向國外揭露、報導,爭取國外進步人士對中國革命的同情和聲援。1935年,上海各界抗日救亡活動風起雲湧。胡愈之受黨的指示把主要精力投入組織救國會的活動。由於國民黨特務的追捕,他於1935年12月逃亡到香港,1936年受黨組織的派遣,經法國赴莫斯科向共產國際中國代表團匯報情況,1936年4月返回香港,支持鄒韜奮創辦《生活日報》,不久又回上海從事支持救國會的活動。
  抗日戰爭勝利後,胡愈之同志回到新加坡,創辦了“新南洋出版社”、《南僑日報》、《風下》周刊和《新婦女》雜誌,在海外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團結僑胞共同為迎接新中國的誕生貢獻力量。1948年8月,他經香港到達華北解放區,參加新政協的籌備工作。在解放前漫長的歲月里,他長期從事文化出版工作,同帝國主義和反動勢力進行不懈的鬥爭,是我國進步文化出版事業的先驅者之一。
  新中國成立後,胡愈之同志歷任《光明日報》總編輯,國家出版總署署長,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文化部副部長,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副會長、中華全國世界語協會理事長,第一至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副主席、代主席等職。
  1986年1月16日11時15分,胡愈之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終年90歲。

9月9日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