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為何寧死而“不肯過江東” 項羽最後是怎么死的

宋朝的大才女詞人李清照曾在炎熱的夏日,想起了當年那個在烏江邊絕望而自刎的霸王,並有感而作《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項羽為何寧死而“不肯過江東” 項羽最後是怎么死的短短四句二十個字,卻準確地概括了項羽這個一代霸王一生精神追求最本質的東西,活著,就要做人中豪傑,死了,也要當鬼中英雄。

李清照一語道破了項羽的人生信條和理想境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從這個意義上講,項羽在被困垓下、四面楚歌之時的慷慨悲歌,在烏江邊毅然揮劍自刎,並非英雄末路、完敗認輸,相反卻成為他壯麗人生大戲的最高潮。

表面上看,項羽寧死不肯過江東的血性剛烈之舉,實在是令人為之讚嘆的,而他大英雄形象就永遠定格在國人的心中。對於項羽的執意不願回到江東去,我們不應該過度地誇張,客觀分析《史記。項羽本紀》里這一段文字:“居數日,項羽引兵屠鹹陽,殺秦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項羽在鹹陽實施屠城,燒殺搶掠,帶上金銀財寶和美女,他執意要東回。這個時候項羽,義無反顧地要回江東去,為什麼?做了天下諸侯的老大——西楚霸王,風光了,就要衣錦還鄉,成功了,當然就要榮歸故里,這就是項羽虛榮的表現。曾經縱橫疆場,南征北戰的西楚霸王,在垓下被圍四面楚歌時,內心是何等淒涼,昔日威風八面的霸王,而今卻狼狽不堪,落魄而逃,對於愛面子的西楚霸王來說,無顏面對江東父老,就算是死也不願回江東去,也就順理成章了。

這樣來說,我們也就能夠理解垓下之圍,一敗塗地的項羽的心理和選擇,《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天將亡霸王,能奈天如何,堂堂霸主淪落至此,又有何顏面回江東見自己的父老?說來說去,是項羽太過愛面子,不好意思回去,因此寧死也不肯過江東。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