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網>>歷史上的今天>> 1986年>> 10月15日

華裔學者李遠哲獲諾貝爾化學獎。

1986年10月15日

1986年10月15日華裔學者李遠哲獲諾貝爾化學獎。_歷史上的今天
李遠哲

1986年10月15日,李遠哲博士榮獲該年諾貝爾化學獎,為炎黃子孫增添了光彩和榮譽,美國華人引以自豪。
李遠哲是繼美國物理學家李政道、楊振寧和丁肇中之後,第四位獲得諾貝爾獎金的美籍華人。他也是第一位獲得這項獎金的原籍為台灣省的科學家。
1936年,李遠哲出生在台灣新竹縣,父親李澤藩是一位八十高齡的台灣老畫家。李遠哲在台灣獲得碩士學位後,於1962年來美國深造,就讀柏克萊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1965年獲化學博士學位。1968年至1974年在芝加哥大學任化學系教授。1974年起,任柏克萊加州大學化學教授,並任勞倫斯伯克萊實驗室的主要研究員。1974年加入美國籍。他是美國科學院院士。
這次李遠哲獲獎,是由於他對交叉分子束方法的研究,對了解化學物相互反應的基本原理,作出了重要突破,為化學動力學開闢了新領域。分子束是一門新學問,近二十年來才試驗成功。交叉分子束方法是李遠哲攻讀博士學位後,與這次同時獲諾貝爾化學獎的指導教授赫希巴赫共同研究創造的。過去十多年來,李遠哲又不斷改進這項創新技術,將這種方法運用於研究較大分子的重要反應。他設計的“分子束碰撞器”,和“離子束交叉儀器”能分析各種化學反應的每一階段過程。目前,分子束已在工業上發揮巨大作用。例如,開發超大型積體電路時,借用分子束的技術,把極高純度的半導體性原子積存在電腦板上。
李遠哲獲諾貝爾獎金的訊息傳出後,他本人和華人學術界,以及他任教的柏克萊加州大學的師生都很興奮,紛紛向他表示祝賀,讚揚他刻苦勤奮的鑽研精神。李遠哲15日下午在舊金山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對他獲獎表示“興奮、驚訝、意外”。
柏克萊加州大學15日宣布,李遠哲教授是該校創建以來的第十五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校長海曼發表聲明,表彰他為該校增添了榮譽。該校的三百名教職員工和學生為他舉行了慶祝會。
李遠哲對推動海峽兩岸的科研工作作出了很大貢獻。他除擔任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之外,還協助台灣中央研究院原子分子研究所設計、安裝一部分子束碰撞儀器,預定年底完成。十多年來,他一直與中國科技大學開展學術交流,並幫助科大化學系開展起化學動力學的研究工作。中國科技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上海復旦大學授予他榮譽教授頭銜。他還指導大連生物研究所和北京化學研究所建立了三套分子束裝置。

10月15日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