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網>>歷史上的今天>> 1991年>> 10月15日

美國黑人大法官任命案風波結束。

1991年10月15日

1991年10月15日,美國參議院以52對48票的多數通過黑人法官克拉倫斯-托馬斯擔任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任命,從而結束了最近爆發的一場震撼華盛頓、席捲全美國的“政治風暴”。

這場風波源於國會山。10月8日,參議院原定對托馬斯的任命進行投票表決,如獲通過,托馬斯便可走馬上任。但就在這緊要關頭,托馬斯的前女助手指控他10年前對她進行“性騷擾”的事突然泄露出來,迫使參院推遲表決,以查清原委。

本來,在參院司法委員會舉行托馬斯任命聽證會期間,這位前女助手、現任俄克拉何馬州立大學法律教授的阿妮塔-希爾就提出了這一指控,聯邦調查局也作過調查,但希爾與托馬斯各執一詞,事情無法作出結論。後來據說參院內反對這項任命的個別議員的助手把調查報告捅給了一家自由派報紙,經其他報紙和電視廣為傳播,立即成為熱門“政治新聞”,鬧出這場風波。

為此,參院司法委員會從10月11日至13日接連幾天,“破例”再次舉行聽證會,讓希爾、托馬斯以及雙方的支持者出席作證,委員會內的民主黨和共和黨的議員也唇槍舌劍。美國四大電視網整日現場轉播,各主要報紙一天幾個版面詳盡報導,形成了近年來罕見的政治性“風暴”。然而,這一事件雖然喧鬧一時,結果“查無確證”,索然收場。現在,這場突如其來的風暴雖已過去,但釀成這一風暴的政治、社會和黨派之爭的廣泛背景卻耐人尋味。

托馬斯是位受過高等教育、持保守派觀點的黑人法官。早在幾個月前,布希總統提名他接替自由派黑人大法官馬歇爾空缺時,他的提名就在政界和社會不同利益集團中引起激烈爭議。在美國,諸如“墮胎”、“民權”等問題是各種利益集團爭論不休的敏感社會問題,也是兩黨之爭的重要領域。因此,托馬斯在這些方面的保守立場自然也使他成為爭執的焦點,反對者極力想挫敗對他的任命。當9月參院司法委員會舉行任命聽證時,兩黨就因為爭執不下,結果,委員會以7票對7票的僵局未能達成推薦任命的意見,而把任命案送交參院全體會議去一決勝負。據稱,在參院中,除41名共和黨議員贊成外,還有13名民主黨議員贊成總統提名,任命似成定局。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指控托馬斯“性騷擾”的內部調查被人公布於眾,一時間又使托馬斯的任命案岌岌可危。

所謂“性騷擾”,在美國是指在工作場所,部屬受到上司的非禮侵擾。據《紐約時報》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調查,此類事例在美國頗為普遍,大約有38%的職業婦女不同程度地有這種經歷,因而也是當前美國社會的敏感問題之一。

美國報紙認為,不管希爾女士提出指控的過程如何,也不去追究聯邦調查局的報告如何泄露給報紙,這場風暴的矛頭所向是不言而喻的。托馬斯在作證時就稱,這是某些人和某些利益集團聯合起來對他進行的“人格毀損”。不僅如此,耶魯大學一位法律教授在目睹聽證過程的弊端後發表文章指出,現在的問題在於這種聽證過程“已經變得荒唐”,已經達到這么一個地步,即“任何被提名人都不得有任何過錯”,否則都可能成為政治的“犧牲品”。

10月15日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