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拔山扛鼎

拔山扛鼎

形容項羽力氣大。比喻英雄義士遭到失敗的可悲下場。項羽(前232年——前202年),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蘇宿遷西南)人。楚國貴族出身。因叔父項梁在家鄉殺了人,為躲避災禍,隨叔父來到吳中(泛指今太湖流域一帶)。當時,項羽20多歲,身高八尺多,長得體強力壯,能把幾百斤重的鼎舉起來。後來,項羽起兵反秦,又同劉邦爭霸天下,奮戰了8年,最後被劉邦軍包圍在垓下(今安徽靈璧南)時,自己作詩道:“力能拔山氣概蓋世……”並認為天時對他不利,也無可奈何。此典又作“力可扛鼎”、“扛鼎雄”、“扛鼎士”、“舉鼎拔山”、“拔山舉鼎”。

【出典】:

《史記》卷7《項羽本紀》295、296、333頁:“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

【例句】:

晉·陸機《百年歌》:“三十時,行成名立有令聞,力可扛鼎志乾雲。” 宋·蘇軾《安期生》:“難堪據床洗,寧挹扛鼎雄。” 宋·劉克莊《摸魚兒》:“千載後,君試看拔山扛鼎俱烏有,英雄骨朽。” 宋·吳邁遠《長別離》:“楚有扛鼎士,出門不得歸。” 元·金仁傑《蕭何月夜追韓信》:“恁時節喑嗚叱吒難開口,便舉鼎拔山怎脫身。” 元·無名氏《暗渡陳倉》頭折:“拔山舉鼎興王業,赳赳威風誰敢敵。” 清·李漁《秦淮健兒傳》:“嘗嘆曰:‘世人皆不足敵,但恨生千載後,不得與拔山扛鼎之雄一較勝負耳!’” 清·彭養鷗《黑籍冤魂》1回:“一個人被鴉片束縛住了,任你是拔山舉扛的英雄,銅澆鐵鑄的羅漢,只要菸癮一發,頓時骨軟筋酥,連一些氣力都沒有。”


見“拔山舉鼎”。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78:“力則~,倒曳九牛;誦則一日萬言,五行俱下。”

拔山扛鼎字典分解

成語拔山扛鼎的解釋 扛:雙手舉起。拔起大山,舉起重鼎。形容力氣很大。

拔山的解釋 (1).比喻力大。《史記·項羽本紀》:“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晉 陸機 《吊魏武帝文》:“威先天而蓋世,力盪海而拔山。” 唐 玄宗 《巡省途次

扛鼎的解釋 (1).舉鼎。《吳子·料敵》:“力輕扛鼎,足輕戎馬。”《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彯搖武猛,扛鼎揭旗之士。” 劉良 註:“扛、揭,皆舉也。” 清 薛雪

看一看:拔山曲【歷史典故】

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項羽被劉邦圍於垓下,兵少食盡,四面楚歌,“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馳騁);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後遂以“別姬”、“別騅”或“拔山曲”、“帳中歌”寫英雄末路無可奈何的心情。北周.庾信《擬詠懷二十七首》之二十六

拔山扛鼎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