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勿忘在莒

勿忘在莒

漢.劉向《新序.雜事四》:“桓公(齊桓公,即齊公子小白,春秋時五霸之一)與管仲、鮑叔(即鮑叔牙,春秋時齊國大夫)、寧戚(寧或作‘寗’,見‘寧戚飯牛’)飲酒,桓公謂鮑叔:‘姑為寡人祝乎?’鮑叔奉酒而起曰:‘祝吾君無忘其出而在莒也(齊桓公為公子時,為避齊襄公之亂,曾逃居莒地。參閱‘射鉤’)。使管仲無忘其束縛而從魯也(管仲隨公子糾為避齊難而逃到魯國)。使寧子無忘其飯牛於車下也。’桓公避席再拜曰:‘寡人與二大夫皆無忘夫子之言,齊之社稷必不廢矣。’此言常思困隘之時,必不驕矣。”

春秋時,齊桓公有一次與管仲、鮑叔牙、寧戚一起飲酒,席間請鮑叔牙為自己作祝詞。鮑舉杯祝願桓公勿忘在莒之難,並希望管仲、寧戚不要忘記過去自己所遭受的困厄。桓公聽了這番話,表示決不忘鮑叔的忠言,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國家不致衰亡。

後借用“勿忘在莒”的典故,比喻勉勵人不要忘記過去的艱難困苦,以恢宏志氣,自強不懈。宋蘇軾《次王晉卿煙江疊嶂圖》詩:“願君終不忘在莒,樂時更賦囚山篇(唐.柳宗元有《囚山賦》,或指此)。”李綱《建炎行》:“嘗膽思報吳,枕薦懲在莒。”

勿忘在莒字典分解

成語勿忘在莒的解釋 比喻不忘本。

在莒的解釋 春秋 時, 齊國 發生內亂, 公子小白 流亡於 莒 ,返國後登君位,是為 桓公 。又 戰國 時 齊閔王 遇殺,其子 法章 變姓名,為 莒 太史家庸夫。 太史敫

也學習下:勿根山【歷史地名】

即東木根山。在今內蒙古興和縣西北。《資治通鑑》:東晉太元十四年(389),“(後)燕范陽王德、趙王麟擊賀訥,追奔至勿根山,訥窮迫請降”,即此。 古山名。在今內蒙古自治區興和縣西北。《讀史方輿紀要》謂即東木根山。《資治通鑑》:東晉太元十四年(389年),後燕范陽王慕容德、趙王慕容麟擊賀訥,“追奔至勿根山,訥窮迫請降”,即此。參見“東木根山”。

勿忘在莒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