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冀州

冀州

①指中國。顧炎武 《日知錄·惟彼陶唐有此冀方》: “古之天子常居冀州,後人因之遂以冀州為中國之號。”

②古九州之一。《尚書·禹貢》 中的冀州,西、南、東三面都以當時黃河與雍、豫、兗、青等州為界,指今山西和陝西間黃河以東、河南和山西間黃河以北及山東西部、河北東南部地。《爾雅·釋地》: “兩河間曰冀州。” 《周禮·職方》: “河內曰冀州。” 因另有幽、並二州,故範圍較 《禹貢》 冀州為小。

③西漢武帝時置,為十三刺史部之一。轄境相當今河北中、南部,山東西端及河南北端。東漢治所在高邑縣 (今河北柏鄉北)。後又移治鄴縣 (今臨漳縣西南)。三國魏移治信都縣 (今冀州市),晉又移治房子縣 (今高邑縣西南)。轄境縮小。北魏復治信都縣。隋大業初改為信都郡。唐武德四年(621) 復為冀州,六年 (623) 移治下博縣 (今深州市東南)。貞觀元年 (627) 還治信都,龍朔二年(662) 改為魏州,鹹亨三年 (672) 復為冀州。天寶元年 (742) 改為信都郡,乾元元年 (758)復為冀州。元屬真定路,明洪武二年 (1369) 省信都縣入州,屬真定府。清雍正二年 (1724) 升為直隸州,轄今冀州、衡水、武邑、棗強、南宮、新河等縣市地。1913年改為冀縣。1993年改設冀州市。

④南朝宋泰始中與青州合僑置於郁洲 (今江蘇連雲港市東雲台山一帶)。梁侯景亂後地入東魏,改置海州

⑤前秦置,治所在鄴縣 (今河北臨漳縣西南鄴鎮)。後廢。

⑥十六國後秦皇初三年 (396) 置,治所在蒲坂縣 (今山西永濟市蒲州鎮東南)。東晉義熙十三年(417) 廢。

⑦十六國北燕正始二年 (408) 僑置,治所在肥如縣 (今河北遷安縣東北)。後廢。

⑧西魏置,治所在厲城縣 (今湖北隨州市北一百里)。尋改置順州。


(1)古“九州”之一。《尚書·禹貢》的冀州,西、南、東三方都以當時的黃河與雍、豫、兗、青等州為界,指今山西和陝西兩省間黃河以東、河南和山西兩省間黃河以北和山東省西北、河北省東南部地區。《爾雅·釋地》:“兩河間曰冀州。”《周禮·職方》:“河內曰冀州。”因另有幽州、并州,包括地區小於《禹貢》冀州。(2)漢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轄境相當今河北省中南部、山東省西端及河南省北端。東漢治高邑縣(今河北柏鄉縣北),桓、靈間移治鄴縣(今河北臨漳縣西南),三國魏移治信都縣(即今河北冀州市),晉移治房子縣(今河北高邑縣西南),轄境漸小。北魏復治信都縣。清雍正二年(1724年)為直隸州,轄今河北省冀州、衡水、武邑、棗強、南宮、新河等市縣地。1913年省州改為冀縣。(3)南朝宋泰始中與青州合僑置於郁洲(今江蘇連雲港市東雲台山一帶)。梁侯景亂後地入東魏,改置海州。(4)南朝宋元嘉九年(432年)於濟南郡僑置,治歷城縣(今山東濟南市)。後地入北魏,皇興三年(469年)改齊州,孝昌末年改東冀州,旋復改齊州。

冀州字典分解

冀州的解釋 [Ji prefecture] 古九州之一,包括現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黃河以北和遼寧省遼河以西的地區

冀的解釋 冀 jì 希望:冀求(希望得到)。冀幸。冀望。冀希。 中國河北省的別稱。 姓。 筆畫數:16; 部首:八; 筆順編號:2113525121122134

州的解釋 州 zhōu 古代的一種行政區劃,所轄地區的大小歷代不同(後多用於地名):州縣。杭州。 中國一種民族自治行政區劃: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州。 筆畫數:6; 部首:

不妨一看:冀缺耨【歷史典故】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初,臼季使過冀,見冀缺耨。其妻饁之,敬,相待如賓。與之歸,言諸文公曰:‘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德以治民,君請用之,臣聞之,出門如賓,承事如祭,仁之則也。’……文公以為下軍大夫。”臼季經過冀邑時,看到冀缺在田中鋤草,他妻子給他送飯來,夫妻間相敬如賓。因此推薦給晉文公說冀缺謙恭有禮,必然有崇高品德,可以重用。晉文公立即任命冀缺為下軍大夫。後以此用為詠賢人隱耕之典。《文選》

冀州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