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武城

武城

戰國趙地,在今河北磁縣西南。《史記·趙世家》: 幽繆王遷二年 (前234),“秦攻武城,扈輒率師救之,軍敗,死焉”。

②在今山西介休市東。《清一統志·汾州府一》:武城 “在介休縣東四十五里。秦遣武安君白起伐趙經此,故名”。

③相傳為吳王闔閭所築,又稱南武城。在今江蘇崑山市西北武城村。《漢書·地理志》 會稽郡婁縣:“有南武城,闔閭所起以候越。” 《越絕書》 卷2: “婁北武城,闔廬所以候外越也,去縣三十里,今為鄉也。”

春秋時魯地。在今山東嘉祥縣南四十五里南武山下。一說在今山東費縣。《春秋》: 襄公十九年(前554),“城武城”。《清一統志 ·濟寧州 》: 武城“俗傳為曾子故里,今訛為阿城”。

⑤春秋時魯邑,後亦名南武城。在今山東費縣西南。《左傳》: 襄公十九年 (前554),魯 “城武城”。即此。西漢置南成縣。

⑥一作東武城。春秋趙邑,在今山東武城縣西北。《戰國策·趙策一》: “趙王封孟嘗君以武城。”即此。西漢置東武城縣。

⑦一名武延城。在今河南南陽市北。原為申國地,春秋時屬楚。《左傳》: 僖公六年 (前654),“冬,蔡穆侯將許僖公以見楚子於武城”。襄公九年 (前564),“楚子師於武城,以為秦援”。即此。

⑧一名武口城。在今湖北黃陂縣東南長江北岸沙口村。《水經·江水注》: “江之左有武口,水上通安陸之延頭,……南至武城,俱入大江。” 《資治通鑑》: 南朝太清三年 (549),湘東王繹聲討侯景,“軍於郢州之武城”。胡註: “蓋今之沙武口,即其地。”

⑨春秋晉邑。在今陝西華縣東北十七里。《左傳》: 文公八年 (前619),“秦人伐晉,取武城”。即此。戰國屬魏,亦稱武下。秦置武城縣。


(1)古邑名。(1)春秋申邑,後屬楚,名武延城。在今河南省南陽市北。《左傳》僖公六年(前654年):“蔡穆侯將許僖公以見楚子於武城”;公元前564年,楚子師於武城,以為秦援。皆即此。(2)春秋晉邑。在今陝西省華縣東。《左傳》文公八年(前619年):秦伐晉,取武城,即此。(3)又名南武城。春秋魯邑。在今山東省費縣西南。《春秋》襄公十九年(前554年):“城武城”,以御齊師,即此。參見“南武城”。(4)春秋楚邑。在今河南省信陽市東北。《左傳》定公四年(前506年):“武城黑謂子常曰……”(5)又名東武城,戰國趙邑。在今河北省清河縣東北。《戰國策·趙策一》:趙王封孟嘗君以武城,即此。(6)戰國趙邑,在今河北省磁縣西南。趙王遷二年(前234年)秦攻趙武城,即此。(2)古城名。又名武口城。在今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東南。南朝梁太清三年(549年),蕭繹駐軍郢州武城,即此。

武城字典分解

武的解釋 武 wǔ 關於軍事或技擊的,與“文”相對:武裝。武器。武警。武林。武壇。武生。武旦。武丑。武淨。武舉。 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斷。武士。武夫。 半步,泛指腳

城的解釋 城 chéng 圍繞都市的高牆:城牆。城池。城圈。城郭(“城”指內城牆,“郭”指外城牆)。城樓。城堞(城上的矮牆,亦稱“女兒牆”)。城垛。 都市:城市。城鎮。城

也學習下:武林【歷史地名】

①在今江西餘干縣東北三十里武陵山。《史記·東越列傳》: 西漢元鼎六年 (前111),東越王余善發兵拒漢道,“入白沙、武林、梅嶺…… (漢)樓船將軍楊仆出武林”。即此。②今浙江杭州市的別稱。初為山、水名。《漢書·地理志》 會稽郡錢唐縣: “武林山,武林水所出。” 後為杭州別稱。宋吳自牧 《夢粱錄》 卷7: “杭城號武林。” 周密 《武林舊事》 即專記南宋都城杭州史跡。③又名虎林城。三國吳築,在今安

武城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