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江口鎮

江口鎮

北宋置,屬靜海縣。在今江蘇南通市東南。

②即今安徽潁上縣西北江口鎮。《清一統志·潁州府》:江口鎮“在潁上縣西北四十里沙河南岸,即宋江陂鎮也。舊嘗置驛於此”。

③即今江西贛縣東北江口鎮。明嘉靖《贛州府志》卷6:贛縣有江口鋪。清同治《江西全省輿圖》卷9:贛縣東北有江口墟。

④即今廣西鹿寨縣西南江口鄉。明、清置巡司於此。

⑤即今四川平昌縣。地當通江河入巴河之口,故名。清乾隆十九年(1754)設江口鎮巡司。道光二年(1822)設巴州州判於此。民國改設縣佐。1933年設江口縣蘇維埃政府。1946年設平昌設治局。1948年改平昌縣。

⑥即今四川雲陽縣東北團溪河注入湯溪河處之江口鎮。明嘉靖《雲陽縣誌》卷上:江口鎮在“縣西北八十里”。

⑦在今四川高縣南四十里。明置巡司於此。

⑧即今四川武隆縣東南芙蓉江注入烏江處之江口鎮。清光緒《彭水縣誌》卷2:江口鎮在“縣西北一百二十里,與涪州接壤,設立外委防汛”。

⑨亦名雙江鎮。即今四川彭山縣東北十里江口鎮。清彭遵泗《蜀碧》卷3:順治三年(1646),張獻忠“率兵十數萬,裝金寶數千艘,順流東下,與(楊)展決戰,且欲乘勢走楚,變姓名,作巨商也。展聞,逆於彭山之江口,縱火大戰,燒沉其舟”。即此。


(1)古鎮名。(1)在今江蘇省南通市東南狼山下。北宋屬靜海縣。(2)即今廣西壯族自治區鹿寨縣西南江口鄉。明洪武六年(1373年)於此置運江巡檢司。(2)今鎮名。(1)在浙江省台州市黃巖區東北部,北鄰臨海市。面積31.3平方千米。人口3.1萬。鎮人民政府駐江口,人口510。因地處永寧江、靈江、椒江匯流處,得名三江口,簡稱江口。1931—1933年曾置三江鎮。1949年為江口鄉,1956年併入鎮東鄉,1961年析置江口公社,1983年復為鄉,1992年置鎮。以駐地得名。地處平原。產稻、柑橘、枇杷,為黃岩著名橘鄉之一。特產東魁楊梅。有機械配件、工藝、建材、食品等廠。有新港碼頭,為建材、礦石等集運處。黃椒公路經此。(2)在浙江省奉化市北部。面積44平方千米。人口3.8萬。鎮人民政府駐江口,人口 2680。清光緒《奉化縣誌·建置》:“四明之水……經大小晦山過公塘,出泉口而合於大江(縣江),故曰江口。道為明越要衝。”1950年為江口、前江、胡塔、南渡、南浦鄉,1958年合併改公社。1983年復為江口、南浦鄉,1984年置鎮。1992年南浦鄉省入。產稻、大小麥、席草等。服裝工業發達,有“服裝之鄉”之譽。草編為傳統工藝,為“寧席”產地之一。甬臨公路經此,河運便利,為水陸交通咽喉。鎮北塔山,古名甬山,有壽峰塔等;鎮東南有廣濟橋。(3)在安徽省潁上縣西北部。面積79平方千米。人口7.5萬。鎮人民政府駐江口集,人口1.1萬。北宋時名江陂鎮,以西部江陂水而得名。明初陂水歸槽於烏江,因地處烏江入潁河口故名。1949年建江口鎮,後改公社,1976年復建江口鎮。1992年烏江、馬圩二鄉併入。主產小麥、大豆、甘薯。交通方便。(4)在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東部、興化灣畔。面積79平方千米。人口7.2萬。鎮人民政府駐新前,人口 6380。古名港口,後方言諧音改為今名。1949年設江口鄉,後屬涵江公社。1965年從涵江析置江口公社,1984年改鎮。產稻、甘薯、龍眼、荔枝、枇杷。水產養殖有淡水鰻、對蝦、牡蠣。建有水電站。有服裝、紡織、電子、製鞋、大理石加工等廠。古蹟有東嶽觀、鼓峰寺、囊山寺。(5)在江西省贛縣中東部、貢江下游。面積120.9平方千米。人口3.7萬。鎮人民政府駐江口圩,人口 4500。地處平江入貢江匯合口,因名江口。1950年設江口圩鎮,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88年復設江口鎮。為縣甘蔗重點產區,盛產稻、花生、油菜籽、紅瓜子等。有造紙、板鴨、陶瓷、農機修配、副食品加工等廠。有牛市。京九鐵路、323國道、興江公路經此。貢江通木帆船。(6)在湖南省南縣東南部。面積100平方千米。人口5.2萬。鎮人民政府駐小江口,人口 4600。以其地處馬水入耒水處,清設塘汛,故名江口。1949年設江口鄉,1956年為冠市鄉,1958年改江口公社,1984年建鎮。1995年九龍鄉併入。盛產茶葉、油菜籽。有漁場、林場、茶場,茉莉花茶暢銷省內外。有內燃機配件、塑膠、印刷等廠。設有圩場。有公路通市區。耒水可通航,境內江口鳥洲為省鳥類保護區。(7)在湖南省漵浦縣西部、沅江東岸。面積78平方千米。人口3.2萬。鎮人民政府駐江口,人口1.4萬。地當漵水西入沅江口,故名。為縣西部水陸要衝,明置江口驛,清設塘汛。1949年置鎮,1956年改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鎮。主產稻,並產柑橘、油桐、木材。有汽車修理、紙箱等廠。省屬維尼綸廠、懷化市水泥廠、大江口煤礦礦部、洪江貯木場設此。設有圩場,為縣西部農副產品集散地。湘黔鐵路經此設站。懷桃公路經此。(8)在湖南省洞口縣西北部。面積101.2平方千米。人口1.1萬。鎮人民政府駐江口,人口 1200。居小江匯入平溪江處,故名。1950年為武岡縣第六區,1952年設洞口縣第二區。1956年為江口鄉,1958年屬江口公社,1984年置鎮。主產稻、甘薯、玉米、油菜籽。特產生薑、魔芋、楠木。有榨油、印刷、紙箱、農機等廠及電站、林場、茶場、園藝場。為縣西北部物資集散地。320國道經此。(9)在廣東省封開縣西南部。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177平方千米。人口6.7萬。鎮人民政府駐江口街,人口 2450。因地處西江北岸的賀江口,故名。明洪武七年(1374年)遷安德巡檢司於此。清俗稱塘橋埇,民國稱江口圩。1958年為封川縣駐地。1959年屬德封縣。1961年置封開縣,為縣駐地。地處西江北岸階地區。工業有森林化工、造紙、製糖、水泥、塑膠、五金、製衣等。西江通航。321國道經此。江濱公園內建有北回歸線標誌塔。(10)在廣東省始興縣西北部。面積112平方千米。人口 6190。鎮人民政府駐江口圩,人口290。因地處墨江、湞江匯合口附近得名。1949年屬始興縣二區。1956年設江口鄉,1958年屬南雄縣始興公社,1960年屬始興縣沈所公社。1961年析置江口公社,1983年改區,1987年建鄉,1994年設鎮。地處始興盆地西北邊緣丘陵和河谷平原區。主產稻,並產花生、芝麻、柑橘、茶葉、紅瓜子等。特產羅漢果和中草藥材。有農機修配、竹木加工、紅磚等廠及柑橘場等。為縣西北水運貨物集散地。323國道經此。(11)在廣東省清新縣東南部。面積76平方千米。人口3.1萬。鎮人民政府駐江口圩,人口 5160。因地處潖江匯入北江口附近,初名潖江口,簡稱江口。1949年前為永康二鄉,1952年為清遠縣第五區。1957年設江口鄉,1958年與源潭合建東風公社。1960年析置江口公社,1986年建鎮。屬潖江下游丘陵廣谷。產稻、甘蔗、甘薯、花生。林產松、杉、竹、雜木等。有瓷土、石英、稀土等礦。有染織布、製衣、工藝、玩具、五金、制磚等廠。銀英公路經此。古蹟有貞俊禪師墓。(12)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平市東北部、大湟江匯入潯江處。面積141平方千米。人口9.5萬。鎮人民政府駐江口街,人口 7400。因地處大湟江口,故名。曾稱瑤圩、永和圩。1950年屬北大區。1958年設江口公社,1965年改區,1966年復公社。1980年置鎮,1984年江口公社併入。產稻、甘蔗、木薯、花生、大豆、菸葉、黃麻、竹、龍眼、柑等。有造船、金屬製品、農機、印刷、竹器工藝、釀酒、爆竹、造紙、玻璃工藝等廠。有農貿集市。水路通西江航運,公路通縣城。(13)在重慶市武隆縣東南部。面積82.9平方千米。人口1.4萬。鎮人民政府駐江口場,人口 3000。三峽庫區淹沒土地面積0.06平方千米,其中耕地34畝。因境內為芙蓉江匯入烏江處,故名。1932年析遺愛鄉部分轄境分置江口鎮。1939年遺愛鄉併入,屬彭水縣轄地。1953年劃入武隆縣。1964年與蔡家、三河公社合併組建江口公社。1984年撤社建江口鄉,1992年建鎮。產玉米、稻、薯類、花生、板栗。有木器、麵粉、水電等廠。319國道經此。江口港有重慶—江口班船。(14)在重慶市雲陽縣北部。面積82平方千米。人口3.7萬。鎮人民政府駐王家壩,人口 5090。清末民初屬雲陽縣北岸崇善里。民國中後期成立江口鎮。以地處團灘河與湯溪河匯合口得名。1950年成立江口區。1985年置江口鎮。產稻、小麥、玉米、薯類和柑橘。為農副產品集散地。有酒廠、煤廠、鐵廠等。有雲開、巫溪公路經此。(15)在四川省彭山縣境東部。面積41平方千米。人口2.1萬。鎮人民政府駐江口,人口 1480。以駐地江口得名。秦為武陽縣治。1953年設雙江鎮,1958年為雙江公社。1984年改江口鄉,1985年置江口鎮。1992年雙河鄉併入。有釀酒、食品加工、印刷、建築、制茶等業。古為蜀西門戶。為府河、南河匯入岷江處。彭回、漢新公路經此。岷江通短途客運。古蹟有漢岩墓群、彭祖墓、齊山大佛、石龍等。(16)在四川省平昌縣中部。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10平方千米。人口3.7萬。鎮人民政府駐江口,人口2萬。鎮區沿巴河兩岸布列。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設江口鎮巡檢署,以位於通江入巴河交匯口得名。為縣商貿集中地。南朝平州縣、北周平昌縣、隋歸仁縣均治此。1933年中國工農紅軍於此建江口縣蘇維埃政府,舊址尚存。1949年為江口鎮,1953年改城關鎮,1961年改城關公社,1981年復名江口鎮。有農機、玻璃、軸承、繅絲、紡織、皮革、釀造、食品等廠。達廣公路經此,通江、巴河通航運。有劉伯堅烈士紀念碑、革命文物陳列館、紅軍石刻標語等。(17)在四川省劍閣縣東北部。面積69平方千米。人口1.5萬。鎮人民政府駐江口,人口 1600。因地處聞溪河入嘉陵江處西岸,故名。清同治年間興場。1951年為江口鄉,1958年為江口公社,1984年復鄉,同年置江口鎮。為縣曬煙生產基地。有釀酒、農機、糧油加工等廠及茶場。有多條公路接108國道。嘉陵江通航運。(18)在陝西省留壩縣北部。面積81平方千米。人口 4500。鎮人民政府駐江口街,人口 2320。地處紅岩河與太白河交匯處,以相對寧陝縣東江口得名西江口。清簡稱江口。1912年改今名。1950年設江口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1985年設鎮。主產稻、玉米、小麥,盛產核桃、蘋果、花椒、生漆。有農具、糧食加工等廠。古為軍事重鎮。為北通太白、眉縣、寶雞,南接城固、洋縣交通樞紐。有公路通城關鎮。

江口鎮字典分解

江口的解釋 (1).江水與他水會流處。 唐 岑參 《江行夜宿龍吼灘臨眺思峨眉隱者兼寄幕中諸公》詩:“官舍臨江口,灘聲人慣聞。” 唐 王建 《寄汴州令狐相公》詩:“三軍江

鎮國語字典 鎮 (鎮) zhèn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

多學學:江南商務報【歷史知識】

雜誌名。江南商務總局機關報。清光緒二十六年二月初一日(1900.3.1)在上海創刊。旬刊。上海分局主辦。以開通風氣、溝通官商感情、介紹中外商業情報為主旨。設商務列說、中外商情、列表、公牘、貨稅、商原、西文編譯等欄目。發行數千冊,札發兩江所屬各州縣。

江口鎮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