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

南江怎么寫好看

南江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①舊釋以為 《尚書·禹貢》 “三江” 之一。《禹貢》 本文僅有北江中江,並無南江,釋經家認為既有北江、中江,必有南江。歷來各家解釋不一:(1) 《漢書·地理志》 認為在吳縣 (今江蘇蘇州市)南,所指即今吳淞江; (2) 《初學記》 引玄 《書注》認為右會彭蠡為南江,所指即今贛江; (3) 徐鍇 《說文系傳》 認為江出岷山至楚都名南江,所指為今湖北荊沙市荊州區附近一長江幹流; (4) 《水經·沔水注》 說就是 《漢書·地理志》 中從石城 (今安徽貴池縣) 首受江水東至餘姚入海的分江水,但實際上這條水道並不存在。

②即今廣東西江。《南齊書· 州志》 廣州:“西、南二江,川源深遠,別置督滬,專征討之。” 《方輿紀要》 卷100廣東: “西江實兼南江之名。”

③即瀧水。今廣東羅定、鬱南二市縣境之瀧江、南江。《清一統志 · 羅定州》: 瀧水 “源出西寧縣西南。一名雙林水。……一名晉康水,又名南江”。

④即今廣西之鬱江。清齊召南 《水道提綱》 卷20: “鬱江即廣西左江,亦曰南江。”

⑤在今四川西部。《山海經·海內東經》: “岷三江: 首大江出汶山,北江出曼山,南江出高山。高山在城 (成) 都西。”

⑥即綦江。今四川綦江縣境之綦江。《清一統志 ·重慶府一》 引 《元統志》: “南江在南川縣。眾溪會合,至三溪口可通舟楫,行三十里至綦市,又至南江口入江。” 《方輿紀要》 卷69綦江縣: 綦江 “在縣南,即夜郎溪也,自南川縣流入,亦曰南江”。

⑦亦名難江。在今四川南江縣境,為渠江上源巴河。《方輿紀要》 卷68南江縣 “巴江” 條下: “南江源出米倉山,亦自縣治前而南與巴江合,蓋二水即巴江上流也。”

⑧即今四川南川市、武隆縣境之鴨江 (大溪河)。《明史·地理志》 南川縣: “又東有四十八渡水,流入南江。”


(1)古水名。舊釋《尚書·禹貢》“三江”之一。《禹貢》本文只有北江、中江,並無南江;釋經家認為既有北江、中江,必有南江。各家所指不一:(1)《漢書·地理志》說在吳縣(今江蘇蘇州市)南,所指當即今吳淞江。(2)《初學紀》引鄭玄《書注》指今之江。(3)盛弘之《荊州記》指楚都(今湖北江陵縣)附近一段長江幹流。(4)《水經注》認為是《漢書·地理志》中從石城縣(今安徽池州市貴池區)首受江水東至余(餘)姚縣(今浙江餘姚市)入海的分江水,但實際上這條水道並不存在。(2)今水名。在四川省東北部。為渠江正源。源於南江縣米倉山南麓,向南流至巴中市三江口右納恩陽江後稱巴河。長161千米。支流眾多。河谷深切幽深,富水力資源。灘多流急,不利航運。

詞語分解

  • 南江的解釋 古以 南江 、 北江 、 中江 為三江。 南江 即今 吳淞江 。《書·禹貢》:“東為 中江 。” 孔 傳:“有北有中,南可知。” 孔穎達 疏引《地理志》:“ 南江 從 會稽 吳縣 南,東入海。”
  • 南的字典解釋 南 á 方向,早晨面對太陽,右手的一邊,與“北”相對:南北。南方。南面。南國(指中國南部)。南陲(南部邊疆)。南極。南半球。 姓。 北 南 ā 〔南無( 北?)〕佛教用語,意思是合掌稽首,表示對佛尊
  • 江的字典解釋 江 ā 大河的通稱:江山。江河。江天。江乾(乶 )(江邊)。江心補漏(喻錯過時機,補救已遲)。 特指中國長江:江防。江漢。江淮。江左(古代指長江下游南岸地區,亦指東晉、宋、齊、梁、陳各代的全部地區)。

歷史地名推薦:遷隆峒

明洪武初改遷隆州置,屬上思州。治所在今廣西寧明縣東那堪鄉遷隆村。明、清置遷隆峒土巡檢司。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南江歷史

相關歷史

南江_南江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