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鎮

永樂鎮怎么寫好看

永樂鎮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北宋永樂縣置,屬河東縣。在今山西芮城縣西南三十二里永樂鎮。

②清置,屬涇陽縣。即今陝西涇陽縣東永樂鎮。

③即今黑龍江省肇州縣西北永樂鎮。民國熊知白《東北縣治紀要》黑龍江省肇州縣:“縣屬永樂鎮,別名三道岡子,距老城基二十五里。”


(1)在山西省芮城縣西南部、黃河北岸。面積64.7平方千米,人口 2.3 萬。鎮人民政府駐村。人口920。因道教名剎永樂宮原址在境內,又因永樂古鎮(北周時為治、唐為縣治、清為蒲州府永樂分府治所,今沒入三門峽水庫,居民遷至今永樂村)曾在境內而得名。1949年屬第四區,1950年劃歸永濟縣,1953年設鄉,1958年復歸芮城縣,1977年為原村農場,1984年改原村鄉,1994年設永樂鎮。2001年原古仁鄉併入。產小麥、棉花、竹子、蘆葦、蓮藕等。引電灌站設此。公路通縣城。原村渡口通河南省。(2)在黑龍江省肇州縣西南部。面積185平方千米。人口2.2萬。鎮人民政府駐永樂村,人口 2780。原名三道崗子。1931年設永樂鎮,1939年改村,1946年改第三區。1956年改永樂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1985年改鎮。農產玉米、高粱、甜菜、烤菸等,畜產有牛。有建材、綜合加工等廠。公路通肇州等地。(3)在重慶市奉節縣東部、長江南岸。面積74.4平方千米。人口2.1萬。鎮人民政府駐李家壩,人口 4640。三峽庫區淹沒2.2平方千米,遷移人口 4300 人。以境內永樂渡得名。1949年前屬文峰鄉,1953年由江南鄉劃出建永樂、對縣二鄉。1958年建對縣公社,1961年分出永樂公社。1983年復名對縣、永樂兩鄉。1991年二鄉合併置永樂鎮。產小麥、玉米、豆類、薯類。縣水泥、磷肥、鐵合金廠設此。此外有磚瓦、運輸、修配等業。為奉恩公路起點。設有車渡、人渡。(4)在四川省儀隴縣中部。面積28平方千米。人口1.8萬。鎮人民政府駐永樂,人口 4170。1949年為新寺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改鄉,1985年置鎮。1992年磨盤、武棚二鄉劃入,1994年磨盤、武棚二鄉劃出。盛產棉花、蠶繭、油菜籽。有農機、鐵木加工、釀酒等廠和水電站。為縣東南商業大集。有公路西接南儀公路。(5)在四川省古藺縣北部。面積139平方千米。人口3.9萬。鎮人民政府駐樂用場,人口640。取“永享太平康樂”之意命名。1950年為永樂鄉,1958年為永樂公社,1984年改為永樂鄉。1992年龍井、雙溪、水落三鄉併入置永樂鎮。產稻、油菜籽。特產永樂大曲。有農機修配、磚瓦、釀酒、造紙等廠。古大公路經此。(6)在四川省九寨溝縣中部。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39平方千米。人口 9400 萬。鎮人民政府駐永樂,人口1萬。鎮區沿白水江兩岸分布。清雍正七年(1729年)於此築城,設南坪營。1953年起為縣治。1970年置城關鎮。1992年更今名,永樂鄉劃入。產玉米、小麥、稻及雜糧。有小水泥、木材加工、防雹土火箭、家具、糧油食品等廠。為縣商貿中心。南汶、平南、文南公路經此。(7)在貴州省義縣東北部。面積220.8平方千米。人口4.2萬。鎮人民政府駐永樂街,人口 5000。1932年於其地置茅坡、驪龍鎮及源泉、保石等鄉。1941年後置茅坡、驪龍鄉,1948年改茅坡鄉置鎮。1952年劃為七個小鄉,1958年並置茅坡公社。1961年析建茅坡、永樂、官田、工農、驪龍、民群、飛雲公社。1984年改置一鎮六鄉,1992年合併置永樂鎮。產稻、小麥、玉米、油菜籽、辣椒、菸草等,特產豬肉、禽蛋等。為縣東北部主要農貿集市之一。有支線通遵義至湄潭公路。(8)在貴州雷山縣東南部、排浪坡東麓、永樂河畔。面積256平方千米。人口2.2萬。鎮以永樂河為名。清屬八寨廳,乾隆年間設永樂堡。1932年置永樂鎮及博愛鄉,屬八寨縣。1944年置永樂鄉,屬丹寨縣。1953年分置永樂、開屯、柳烏、排告、橋桑等鄉。1958年置永樂公社,1961年劃入雷山縣。1984年改置一鎮、四鄉。1992年合併置永樂鎮。地處雷公山山地。有九洞山、橋歪山、加鳥山大片原始森林。產稻、小麥、玉米、油菜籽、杉、松等,並產油桐、茶葉、楊梅、獼猴桃。有鐵器、糧食加工、銻冶煉等廠。為縣重要農貿集市。爐榕公路經此。(9)在陝西省安縣中北部、鎮安河入乾佑河處西北側。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67平方千米。人口2.3萬。鎮人民政府駐興隆寺。明天順七年(1463年)鎮安縣治移此至今。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以城內主街建有樂樓名永樂街。1949年設永樂鄉,1950年設城關區,1961年改公社,1984年設鎮。主產玉米、小麥,盛產蔬菜。有金礦。有食品加工、茶葉、服裝、製鞋等廠。商沙、鎮旬公路經此。(10)在陝西省彬縣北部。面積73平方千米。人口2萬。鎮人民政府駐白村,人口940。1949年設永樂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1997年設鎮。主產小麥、玉米。有公路通縣城。(11)在陝西省涇陽縣東南部。面積26平方千米。人口3.1萬。鎮人民政府駐永樂,人口 7610。原名月落鎮,以每逢月落一集得名,後雅稱今名。清雍正《陝西通志》載:永樂鎮一名月落鎮。1949年設永樂鎮,1951年設鄉,1958年設公社,1984年復鎮。產小麥、玉米、棉花。為涇陽、高陵兩縣交界地區農貿集市。鹹銅鐵路經此設站,有公路通涇乾鎮。

詞語分解

  • 鎮的字典解釋 鎮 (鎮) è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鎮反。鎮服。鎮懾。鎮守。 安定:鎮靜。鎮定

歷史地名推薦:樊村鎮

在山西省河津市中北部。面積.平方千米。人口.萬。鎮人民政府駐樊村,人口。村以姓氏命名。年屬河津縣三區,年設樊村鄉,年改公社,年置鎮。產小麥、棉花、玉米等。有煉焦、煉鐵、鑄造、水泥、耐火材料、發電等廠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永樂鎮歷史

相關歷史

永樂鎮_永樂鎮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