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官職>> 大司徒

大司徒

官名。①相傳為周天子執政三官之一。《禮記·王制》: “百官各以其成,質以三官。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以百官之成質於天子。”②春秋戰國置。宋國為六卿之一,執國政。魯國亦稱大左司徒。《魯大左司徒元鼎銘》: “魯大左司徒元作善鼎。” 齊國或省稱大徒。《齊素命鎛銘》: “余為大攻厄,大史、大徒、大宰,是以可使。”③《周禮》六卿之一,為地官之長。掌國家土地圖籍、戶口,管理土地使用、諸侯封邑、人民教化屬官有小司徒中大夫二人、鄉師下大夫四人、 上士八人等。 西魏末、北周仿《周禮》建六官,復置為地官府長官,亦稱“大司徒卿”。正七命。參見“地官府”。④三公之一。西漢成帝以丞相、大司馬、大司空為三公,同號宰相。哀帝元壽二年(前1)以丞相之名不見於經書,改名大司徒,列大司馬之下。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 (後51)去大字,改名司徒,歷朝因之。後亦作為司徒的代稱。唯十六國漢(前趙)復名大司徒。元朝亦或置,非常制。參見“司徒”。⑤“戶部尚書”的別稱。


1、佐天子執政。《禮記·王制》:“百官各以其成,質以三官。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以百官之成質於天子。”春秋戰國時,宋國以大司徒為六卿之一,掌國政。魯國稱大左司徒。《魯大左司徒元鼎銘》:“魯大左司徒元作善鼎。”

2、掌土地圖籍、戶口等。《周禮·地官·大司徒》:“使帥其屬而掌邦教。”“掌建邦之土地之圖,與其人民之數,以佐王安邦國。”由此可知,大司徒在周朝是掌管圖籍、技術和教化的官員。

3、三公之一。大司徒, 漢初稱相國或丞相,後稱大司徒,東漢初仍稱大司徒,後稱司徒,掌人民事,助天子掌管行政,總理萬機。《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相國、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綬,掌丞天子助理萬機。秦有左右,高帝即位,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國,綠綬。孝惠、高后置左右丞相,文帝二年復置一丞相。有兩長史,秩千石。哀帝元壽二年更名大司徒。”王莽時定三公之號為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封章新公丕進侯王尋為大司徒。東漢仍為三公之一,助天子掌人民事。“凡教民孝悌、遜順、謙儉,養生送死之事,則議其制,建其度。凡四方民事功課,歲盡則奏其殿最而行賞罰。凡郊祀之事,掌省牲視濯,大喪則掌奉安梓宮”“世祖即位為大司徒,建武二十七年,去‘大’。”(見《後漢書·百官志》)《後漢書·光武帝紀》:“秋七月辛未,拜前將軍鄧禹為大司徒。”《後漢書·侯霸傳》:“建武四年,光武征霸與車駕會壽春,拜尚書令……明年,代伏湛為大司徒,封關內侯。”

4、虛銜。魏雖設大司徒為三公,但不參與朝政,成為虛銜。

5、隋唐時稱司徒為三公之一,參政。歷代相沿,到明朝始廢。

6、清朝稱戶部尚書為大司徒。參看《周禮》、《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後漢書·百官志》、《新唐書·百官一》、《歷代職官表》和“丞相”、“司徒”條。

大司徒字典分解

大司徒的解釋 官名。 周 官有大司徒,掌國家之土地與人民。 漢 哀帝 時罷丞相之職,置大司徒,與大司馬、大司空,並稱三公。 東漢 時稱司徒。

大司的解釋 猶言大事。《左傳·昭公元年》:“男女辨姓,禮之大司也。”《晉書·紀瞻傳》:“在昔哲王象事備物,明堂所以崇上帝,清廟所以寧祖考,辟雍所以班禮教,太學所以講藝文,此

徒國語字典 徒 tú 步行:徒步。徒涉。 空:徒手。 白白地:徒然。徒勞無益。 只;僅僅:家徒四壁。 從事學習的人:徒弟。徒工。學徒。師徒。 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

多看看:大火【歷史知識】

①*十二次名稱之一。配十二辰為卯,包括氐、房、心三宿。②心宿別名。《爾雅·釋天》:“大火謂之大辰。”郭璞註:“大火,心也。在中最明,故時候主焉。”

大司徒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