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官職>> 兵部尚書

兵部尚書

官名。魏晉南北朝五兵尚書、七兵尚書,掌軍事樞務,十六國後燕、西秦、北涼所置則稱兵部尚書,為尚書省兵部曹長官。西魏尚書省分十二部,改七兵為兵部,或說置尚書。西魏末、北周改置兵部中大夫,屬夏官府。隋、唐置此為尚書省兵部長官,正三品。唐朝多由宰相兼任或為外官帶職,漸成虛銜,不治部務。高宗、武則天、玄宗時曾隨本部先後改名司戎太常伯、夏官尚書、武部尚書,尋各復舊。北宋初為三品寄祿官,不預本部公務,神宗元豐(1078—1085) 改制後,始成為職事官,從二品。南宋與侍郎往往不並置。遼朝為南面朝官。金初與尚書省左、右司通署,熙宗天眷三年 (1140) 始分置,正三品。元初或與刑、工部合署,員額不等,後分置,定置三員,隸中書省,正三品。明太祖洪武十三年 (1380)罷中書省,遂直隸皇帝,管理軍政,職權頗重。置一員,景泰(1450—1456)中增設一員,協理部事,天順(1457—1464)初罷。或令協理京營戎政。又常特派出征,為總督軍務大臣。初為正三品,洪武十三年改正二品,建文 (1399—1402) 改正一品,永樂 (1403—1424) 復改正二品。清朝順治元年 (1644) 改承政置,滿、漢各一員,職權較明為輕。總督例加此銜。初滿員正一品,漢員正二品,順治十六年改皆正二品,康熙六年 (1677) 復舊,九年復改皆正二品,雍正八年 (1730) 皆升從一品。光緒三十二年 (1906) 兵部改名陸軍部,遂廢。


官名。為兵部最高長官,負責全國軍事,相當現在的國防部長。夏朝、商朝司馬周朝稱大司馬卿;兩漢不置;曹魏稱五兵尚書;晉設五兵尚書和駕部尚書;南朝宋齊梁陳設五兵尚書;北魏與晉同;北齊只設五兵尚書;後周稱大司馬;隋稱兵部尚書;唐朝曾幾度更名,初稱兵部尚書,高宗時曾改稱司戎太常伯、夏官尚書,還曾改稱武部尚書;五代和宋稱兵部尚書;遼代沒北院樞密使等,金、元、明、清稱兵部尚書。歷代幾乎都設此官,除名稱不盡相同外,職權也不一樣,唐朝掌管天下軍衛武官選授等,在明朝,兵部尚書常作為督兵大臣的加銜。見《歷代職官表·第十表》、《新唐書·百官一·兵部》。

兵部尚書字典分解

兵部的解釋 [Department of War in feudal China] 古時官署名,掌管全國武官選用和兵籍、軍械、軍令之政,長官為兵部尚書,有時稱為武部,清末改

尚書的解釋 (1) [a high official in ancient China]∶中國古代官名。執掌文書奏章。作為官名,始置於戰國時,或稱“掌書&rdq

也學習下:兵級【歷史知識】

宋軍兵和節級,合稱兵級。

兵部尚書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