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官職>> 行台

行台

①官署名。三國魏置,為皇帝出征時隨侍身邊臨時執行尚書台職權的機構,由尚書台部分主要官員組成,以便皇帝和執政大臣決定軍國大事。兩晉時不再隨侍於皇帝,而由權臣控制,東海司馬越、荀藩、苟晞、溫嶠、劉裕等曾在戰亂中先後建立過行台,以發號施令。北魏初曾於鄴及中山置行台,以尚書為長官,執掌當地軍政事務,旋罷。肅宗正光(520—525)末,因各地戰亂,在各地陸續設立行台主管各地軍務,成為常設的地方行政機構。到北魏末期漸理民事,北齊時正式兼理民政,成為地方最高行政機構。北魏末期的農民起義領袖如万俟醜奴、紇豆陵步藩亦置行台。北魏、北齊以行台尚書令為長官,也有以尚書僕射或左、右僕射以及尚書來主管行台事務者。下設行台尚書左、右丞,各部尚書及郎中處理具體事務。又,北魏、北齊還設有“大行台”。隋、唐初設“行台省”,金朝設“行台尚書省”。②元朝“行御史台”的省稱。③官名。北朝行台長官的省稱。《魏書·楊播傳》: “爾朱榮之死也,(楊)昱為東道行台,率眾拒爾朱仲遠。”


1、自魏晉始,中央的政務由三公改歸台閣(尚書),在中央者稱台,在外者稱行台。專為征討而設,不常置。魏末晉文帝討諸葛誕,散騎常侍裴秀、尚書僕射陳泰、黃門侍郎鍾會等,以行台從。晉永嘉四年,東海王越請討石勒,以行台隨軍。後魏稱尚書大行台,別置官屬。北齊行台兼掌民事。隋稱行台省,其官有尚書令、僕射、主事、禮部、膳部、兵部、駕部、庫部、刑部等。唐初也置行台,貞觀以後廢。見《通典·職官四·行台省》。元至正十六年置行御史台,簡稱行台,設行御史台御史大夫,侍御史、監察御史等,以監臨所屬各省,統制各道憲司,而總之於內台。見《元史·百官八·行御史台》。

2、帝王巡狩所居之處。南朝宋王韶之《始興記》:“含洭縣有堯山,堯巡狩至於此,立行台也。”見《初學記》。

3、大臣出巡所駐之處稱行台,又稱行轅。

行台字典分解

行台的解釋 (1).台省在外者稱行台。 魏 晉 始有之,為出征時隨其所駐之地設立的代表中央的政務機構, 北朝 後期,稱尚書大行台,設定官屬無異於中央,自成行政系統。 唐

行的解釋 行 xíng 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蹤。行百里者半九十。行雲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遠自邇。 出外時用的:行裝。行篋。行李。 流通,傳遞:行銷。風行一時。 從

台的解釋 台 (①台⑤臺,⑥檯⑦颱) tái 高平的建築物:亭台樓閣。 像台的東西,器物的座子:井台。窗台。燈台。 敬辭,用於稱呼對方或與對方有關的事物:台鑒。台甫。 量

多看看:行夜督郎【歷史官職】

官名。三國魏置,為公主屬官。九品。 官名,三國魏置,為公主屬官,掌督巡夜吏卒,九品。

行台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