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官職>> 諫議大夫

諫議大夫

官名。秦置,專掌論議。西漢初廢,武帝時置諫大夫。東漢光武帝復置諫議大夫,秩六百石,掌侍從顧問、參謀諷議,名義上隸光祿勛。三國魏沿置,晉朝罷。南朝唯梁、陳置。北魏置七十人,隸集書省,掌諫諍議論,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為四品下,二十三年改從四品下。北齊沿置,員七人,從四品。隋初於門下省置七人,從四品,煬帝大業三年(607) 廢。唐初置四人,正五品上。高宗龍朔二年(662) 改正諫大夫,中宗神龍元年(705) 復舊名。德宗貞元四年(788) 分左、右,各置四員,分隸門下、中書兩省,升正四品下,掌諫議得失,侍從贊相。憲宗元和元年(806) 罷左、右之名,只稱諫議大夫。武宗會昌二年(842) ,復分置左、右。宋初為五品寄祿官,多別領其他職任而不專言職。神宗元豐(1078—1085)改制,升為從四品,左隸門下省,右隸中書省,復專掌諷諭規諫,凡朝政闕失,大臣至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司事有失當,皆得諫正。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兼領登聞檢、鼓院。遼朝置,左隸門下省左諫院,右隸中書省右諫院。金朝為正四品。李自成於崇禎十七年(1644)進入北京後,改六科給事中置,職掌如故。


官名。秦、西漢皆置諫大夫,掌論議。見《漢書·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東漢改名諫議大夫,六百石。見《後漢書·百官二·諫議大夫》。隋設諫議大夫七人,掌侍從規諫,屬門下省。見《隋書·百官下》。唐代設左右諫議大夫,分屬門下省和中書省,掌諫諭得失,侍從贊相。見《新唐書·百官二·門下省、中書省》。宋沿唐制,並為諫院長官。遼、金皆沿宋制。見《遼史·百官志三》、《金史·百官二·諫院》。

諫議大夫字典分解

諫議的解釋 (1).官名。諫議大夫。《漢書·王莽傳下》:“又置師友祭酒及侍中、諫議、六經祭酒各一人。” 唐 韓愈 《感春》詩之三:“ 蔡州 納節舊將死,起居諫議聯翩來。”

大夫的解釋 [senior official in feudal China] 古代官名。西周以後的諸侯國中,國君下有卿、大夫十三級,“大夫”世襲,

多學一學:諫議大夫【歷史官職】

官名。秦置,專掌論議。西漢初廢,武帝時置諫大夫。東漢光武帝復置諫議大夫,秩六百石,掌侍從顧問、參謀諷議,名義上隸光祿勛。三國魏沿置,晉朝罷。南朝唯梁、陳置。北魏置七十人,隸集書省,掌諫諍議論,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為四品下,二十三年改從四品下。北齊沿置,員七人,從四品。隋初於門下省置七人,從四品,煬帝大業三年(607) 廢。唐初置四人,正五品上。高宗龍朔二年(662) 改正諫大夫,中宗神

諫議大夫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