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中書舍人

中書舍人

官名。三國魏置,為中書省屬官,與通事共掌收納、轉呈章奏,員一人,七品。一說魏唯置通事,西晉始增設舍人東晉合為一官,後省去“通事”二字,七品。南朝宋復名中書通事舍人,省稱為通事舍人、中書舍人、舍人,員四人,七品。齊沿置,梁、陳又省去“通事”二字,梁四班,陳增為五人,八品。南朝多以寒士、寒人充任,入直禁中,除收納、轉呈文書章奏外,並奪中書侍郎草擬詔令之任。南朝齊以後,為舍人省長官,名雖隸於中書省,實際直接聽命於皇帝。故品階雖低,但權任甚重。北朝時專掌草擬詔令,權任較南朝為輕,北魏為六品上或六品下。北齊六品,定員十人。隋改稱內史舍人、內書舍人。唐武德三年(620)復為中書舍人,員六人,正五品上。侍從朝會參議政務。皇帝旨意由宰相傳達詞頭後,交其草擬詔敕;如其對詞頭有異議,有權封還;所擬詔敕經本省長官和皇帝審批後,再由其頒行。六員分押尚書省六部,協助宰相批覆公文。以資深者一人為閣老,判本省日常事務;一人知制誥,在政事堂值班;其餘四人分署制敕。高宗、武則天、玄宗時曾隨省改稱西台舍人、鳳閣舍人、紫微舍人,旋皆復舊。開元以後由翰林學士草擬機密詔書,此職唯草擬例行詔敕,後又常令他官兼知制誥或知中書舍人事,掌草詔敕,此職漸成閒職。北宋初為寄祿官元豐改制後為職事官,員四人,正四品,主管中書後省,掌草擬制敕。南宋以他官兼攝者稱權舍人,資歷淺者稱直舍人院。遼代為南面朝官,隸中書省下屬中書舍人院。西夏為中書省屬官,掌文書。明洪武九年(1376)改直省舍人置,員十人,初為正七品,尋改從七品,隸中書省。十年,改隸承敕監,掌繕寫詔敕。十三年廢中書省後,仍留置此職,簡稱“中書”。中書科設員二十人,亦有在文華殿、武英殿當直及屬內閣誥敕、制敕二房者,皆無定員。清初置於內閣中書科,員十二人,推資深者掌理科事。乾隆十四年(1749)定滿洲員二人,推資深者為掌印;漢員四人,推資深者為掌科。掌繕書詔誥,稽頒冊軸。乾隆三十七年改稱“中書”。

中書舍人字典分解

中書的解釋 (1).皇宮中的藏書。亦特指宮中記事的書。《漢書·儒林傳·孔安國》:“ 成帝 時求其古文者, 霸 以能為《百兩》徵,以中書校之,非是。” 顏師古 註:“中書,天

舍人的解釋 (1).官名。《周禮·地官·舍人》:“舍人掌平宮中之政,分其財守,以灋掌其出入者也。”本宮內人之意,後世以為親近左右之官。 秦 漢 有太子舍人,為太子屬官;

多看看:中監軍【歷史官職】

官名。三國蜀置,統兵,位在前、後、左、右護軍上。地位很重要,劉巴以前將軍兼任,督漢中軍事。姜維以征西將軍兼任,隨諸葛亮伐魏。一說即中護軍之任。 官名,三國蜀置,掌統兵,位在前後左右護軍上。《三國志·蜀書·董和傳》:“其追思和如此。”註:“亮卒,為中典軍,統諸軍,封成陽亭侯,遷中監軍前將軍。”

中書舍人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