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茶法

茶法

古代政府管理茶葉生產、運銷、稅收的制度。唐建中元年(780),德宗採納戶部侍郎趙贊議,稅天下茶、漆、竹木,十分取一,以為常平本錢。由鹽鐵轉運使主持茶務。文宗大和九年(835),王涯為諸道鹽鐵轉運榷茶使,始改稅茶為榷茶專賣。貞元九年(793)復稅茶。此後,茶葉稅便成為歷代政府的一項重要收入。五代時,南方諸國仍因唐制實行茶葉專賣。至宋代,茶法越來越嚴密,各種條規甚多。宋之茶法分通商和榷禁兩種。通商和榷禁都有嚴格的行茶區域,越界有禁,出境受罰。通商,即徵收茶園戶租稅和商人的商稅,允許自由貿易。榷禁,又稱專賣。即將種茶戶專置戶籍,稱園戶,輸租納稅,用茶折算,官定課額,預支本錢,額茶和額外余茶,全部按官價收買,不得私賣。官府把由此壟斷收買來的茶葉轉賣給商人,獲取高額利潤。金代茶葉由官府專賣,按各路戶口攤派,造賣私茶有罪。元代茶葉也實行專賣,在江州(今江西九江)設立榷茶都轉運使司,管轄江西、湖廣、河南、江浙四省茶葉產銷。都轉運使司下設榷茶提舉司,分布各產茶地區,規定茶戶每年的產茶額,發給商人買茶的公據和販茶的茶引。天曆二年(1352),廢茶司,茶的產銷全歸地方官府管理。元統元年(1333),重新設立茶司。元代另在浙西設有常湖等處茶園都提舉司,在福建設有建寧北苑武夷茶場提領所,管理當地茶戶,所產茶專供朝廷皇室享用。四川所出之茶,主要供給西南各民族。至元六年(1269),設立西蜀四川榷茶場使司,統一收購民間茶葉,置局增價發賣。後改為商人買引運茶,自行貿易。明代茶法分商茶和官茶,商茶由商人販賣,官茶則用以貯邊買馬。商茶沿前代制度實行“茶引法”,令茶商納粟、鈔、銀領取茶引、茶由,憑引、由赴茶園買茶,運往指定地點行銷,官抽十之三五,謂之開中。官茶則行“茶馬法”,貯官茶(或商茶)於茶倉,令少數民族赴茶馬司以馬易茶,所得茶課銀用以接濟邊餉,所得馬匹以備軍需。明之茶法與馬政、邊計相輔而行。清沿明制,仍分官茶和商茶,其管理制度與明代相近。官茶行於陝、甘,儲邊易馬,仍設茶馬司管理。商茶則行於南方各省,由戶部頒茶引,分發產茶州、縣發賣。產茶較少地方亦有不設引,而由茶園戶向官府納課行銷本地之處。清後期,外國來華採購茶葉者日益增多,形成漢口、上海、福州三大茶葉市場,清朝廷遂在各口岸徵收厘金。至清末,為簡化手續,逐漸以茶票代替茶引,各省凡納稅商人皆可領票運銷。

茶法字典分解

茶的解釋 茶 chá 常綠灌木,葉長橢圓形,有鋸齒,經加工制為飲料,就是茶葉;秋末開花,白色;種子可榨油;木質緻密,供雕刻用:茶樹。茶農。 特指“茶葉”:綠茶。紅茶。花茶

法的解釋 法 fǎ 體現統治階段的意志,國家制定和頒布的公民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法辦。法典。法官。法規。法律。法令。法定。法場。法理。法紀。法盲。法人(“自然人”的對稱。

也學習下:茶陵州【歷史知識】

元至元十九年(1282)升茶陵縣置。治今茶陵縣。轄今湖南茶陵縣地。屬湖廣行省。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又降為縣。明成化十八年(1482)復升為州,屬長沙府。1913年又改為茶陵縣。《讀史方輿紀要》:“州右翼廬陵,左蔽衡岳,山川綿亘,民物阜繁,于衡、湘之間,稱為奧區。”

茶法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