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寺

太常寺怎么寫好看

太常寺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名。北齊置。掌宗廟陵寢祭祀、禮樂儀制、天文術數、衣冠等,設卿、少卿為長貳,諸陵、太廟、太樂、衣冠、鼓吹、太祝、太史、太醫、廩犧、太宰等署。隋唐沿置,所轄機構略有增減。唐龍朔二年(662)改稱奉常寺,鹹亨元年(670)復舊,光宅元年(684)改稱禮寺,神龍元年(705)復舊。時或任大臣為禮儀使,總管制定禮儀。又置太常禮院參議禮制,名隸本寺,實則專達。北宋初唯掌社稷及武成王廟、諸壇齋習樂事務,置寺官一至二人以主之,由諸司三品以上者充任。康定元年(1040)置判寺、同判寺官,始兼掌禮儀制度。元豐改制後,掌禮樂、封贈、郊廟、社稷、陵寢等事務,設卿、少卿為長貳,領郊社、太樂、鼓吹(後改隸大晟府)、太廟、籍田、宮闈、太醫等局。南宋隆興元年(1163),光祿寺並歸本寺。遼置為南面官署,領太樂署、鼓吹署、法物庫。金亦置,領太廟、廩犧、郊社、大樂、武成王廟、諸陵、園陵等署。元世祖中統元年(1260)置,唯設寺丞一人主寺務。至元二年(1265)以翰林兼攝寺務,九年始置卿、少卿等。至大元年(1308)改稱太常禮儀院,四年復舊,延祐元年(1314)復改太常禮儀院。明洪武三十年(1397)改太常司置,專掌祭祀禮樂。永樂以後,分置南、北京太常寺。弘治七年(1494)後,兼轄四夷館。清初隸禮部,順治十六年(1659)獨立,康熙二年(1663)復隸禮部,十年獨立。乾隆十四年(1749)定置管理寺事大臣一人,由禮部滿洲尚書兼領。本寺仍設卿、少卿為長貳。光緒二十四年(1898)省入禮部,旋復舊,三十二年復省入禮部。

詞語分解

  • 太常的解釋 官名,掌禮樂郊廟社稷事宜 獻之太常。;;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詳細解釋.古代旌旗名。《書·君牙》:“厥有成績,紀於太常。” 孔 傳:“王之旌旗畫日月曰太常。”《文選·張衡<東京賦>》:“建辰
  • 寺的字典解釋 寺 ì 古代官署名:太常寺(古代掌管宗廟禮儀的官署)。鴻臚寺(略同於現代的禮賓司)。 佛教出家人居住的地方:佛寺。寺觀(刵 )。 * 教徒禮拜、講經的地方:清真寺。 筆畫數:; 部首:寸; 筆順編

歷史知識推薦:訓士

官名。北魏天興三年置,職比諫議大夫,規諷時政,匡刺非違。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太常寺歷史

相關歷史

太常寺_太常寺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