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官職>> 四夷館

四夷館

官署名。又稱四譯館。明清掌譯書事之機構。明永樂五年(1407)置,分設蒙古女直、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緬甸八館。初隸翰林院,弘治四年(1491)設太常寺卿、少卿各一人為主官,遂隸太常寺。設譯字生、通事,翻譯語言文字。後增置八百館、暹羅館。只設少卿一人。清順治元年(1644)沿置,隸翰林院,以太常寺少卿為主官。分設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緬甸、八百、暹羅八館,設序班二十人,朝鮮通事官六人。乾隆十三年(1748)省入禮部,更名“會同四譯館”。


官署名。明置,掌四夷使臣來往等事,職同隋唐四方館。

四夷館字典分解

四夷館的解釋 (1). 北魏 時在 洛陽 城南所設的賓館,以居四鄰各國來歸附的人。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龍華寺》:“ 永橋 以南, 圜丘 以北, 伊 洛 之間,夾

四夷的解釋 (1).古代華夏族對四方少數民族的統稱。含有輕蔑之意。《書·畢命》:“四夷左衽,罔不鹹賴。” 孔 傳:“言東夷、西戎、南蠻、北狄,被髮左衽之人,無不皆恃賴三君之

館國語字典 館 (館) guǎn 招待賓客或旅客食宿的房舍:賓館。旅館。館舍。 一個國家在另一個國家外交人員常駐的住所:大使館。領事館。 某些服務性商店的名稱:茶館。照相館

多看看:四更鎮【歷史地名】

在海南省東方市北部。面積83平方千米。人口2.7萬。鎮人民政府駐四更,人口 6750。明代建村。居民由福建遷居。先後建老鹽圩,響網故村、車六等三村(已廢),第四次方於此定居,故名。1987年建鎮。產稻、甘薯、花生、辣椒、蒜頭、西瓜等。有木材加工、磚瓦、碾米等廠。有製鹽區。有公路接225國道。

四夷館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