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均田制

均田制

計口分田之制。始於北魏,歷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繼續推行。北魏太和九年(485),詔令均給天下民田,凡男年滿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畝,女二十畝,奴婢依良。牛一頭授田三十畝,以四牛為限。露田需休耕,授田時加倍或加兩倍。露田禁買賣,老死還政府,奴婢與牛所授之田亦同。男子每人另給桑田二十畝,亦不得買賣,但可傳子孫。初授田時,先將父、祖遺留之私田計入桑田數,多者得賣其餘,少者得買所少,不得多賣多買。不宜種桑地田,改給麻田,男十畝,女五畝,奴婢依良。新附民,另給宅地,三口給地一畝,奴婢五口給一畝。又給菜田。地方官按職位高低授公田。其賦法為:一夫一婦帛一匹,粟二石。種麻地區以布代帛,數同。丁男未娶,四人出一夫一婦之調,奴婢以八口計,耕牛以二十頭計。北齊、北周均沿此制而略作變更,北齊男年十八始授田,年六十四退田。北周男年十七授田,年六十五退田。一夫一婦改授田一百四十畝,丁男未娶為百畝。宅田,一家十口以上五畝,九口以下四畝,五口以下三畝。實際授田畝數往往不足法定應授之數。其賦法為:一夫一婦出絹一匹,綿八兩,粟五斛;丁男未娶者減半。種麻地區,一夫一婦出布一匹,麻十斤,丁男未娶減半。豐年全賦,中年減半,下年只納三分之一。力役,十八歲至五十九歲皆得服役,豐年三十天,中年二十天,下年十天。隋繼續推行。丁男受露田八十畝,婦人四十畝,奴婢按丁受田,每牛受田六十畝,限受四牛。丁男並受永業田二十畝,種桑麻。貴族官僚受永業田,多者百頃,少者四十畝。唐武德二年(619)定租庸調法,七年頒布均田令,規定丁男、中男給田一頃,寡妻妾三十畝。道士三十畝,女冠二十畝,僧尼亦如之。雜戶及太常音聲人,受田進丁老免與百姓同。官戶受田四十畝。工商業者五十畝,狹鄉不給。所受之田二為永業,八為口分。永業田終身不還,可傳子孫。受田者年老或死時,口分田交還政府。土地買賣限制放寬,凡庶人徙鄉及貧無葬者,得賣永業田;自狹鄉而徙寬鄉者,許賣口分田。賣充住宅邸店者,雖非樂遷亦聽和賣。每丁每年租二石、絹二匹、綿三兩,役二十日,不役者每日折絹三尺。從唐文獻及敦煌、吐魯番出土文書看,均田制確實被推行,但實施程度很不徹底,狹鄉一丁受田只三十畝,更少者僅五畝、十畝。由於土地兼併,人口增多,官田甚少。開元七年(719)、二十五年兩次重申均田令,實際上徒成具文。至天寶時,土地還授已不能實行。建中元年(780)實行兩稅法後,完全廢弛,但從未頒布廢除的法令。

均田制字典分解

均田制的解釋 中國古代一種分配土地和交納賦稅相結合的制度。北魏於公元485年頒布均田令,規定農民按人口、官吏按等級分配無主荒地,並向國家納租調。此後在授田對象、授田年限、賦

均田的解釋 (1). 漢 代按等級分賜田地的制度。《漢書·王嘉傳》:“詔書罷菀,而以賜 賢 二千餘頃,均田之制從此墮壞。”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自公卿以下至於吏民名曰

制國語字典 制 (⑦製) zhì 規定:因地制宜。制定。制式。制憲。 限定,約束,管束:制止。制裁。專制。制約。抵制。節制。制動。制海權。 法規,制度:民主集中制。公有制。

順便了解:均工中士【歷史官職】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置,北周沿置。地官府司市下大夫屬官,職掌不詳,其下設有均工下士。正二命。隋文帝開皇元年 (581)罷。

均田制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