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舟者歌

作者:佚名 朝代:隋代

挽舟者歌原文

我兄征遼東,餓死青山下。今我挽龍舟,又阻隋堤道。
方今天下飢,路糧無些小。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
寒骨枕荒沙,幽魂泣菸草。悲損門內妻,望斷吾家老。
安得義男兒,焚此無主屍。引其孤魂回,負其白骨歸!

詩詞問答

問:挽舟者歌的作者是誰?答:佚名
問:挽舟者歌寫於哪個朝代?答:隋代
問: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佚名挽舟者歌書法欣賞

佚名挽舟者歌書法作品欣賞
挽舟者歌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我的哥哥去東征 * ,已經在青山下活活餓死。
我今日為皇帝龍舟拉縴,被困在這千里長的隋堤。
現如今普天下正鬧饑荒,一路上已沒有多少糧米。
望前方還有長長的路程,如何能平安地返回故里?
荒沙中的寒骨令人哀嘆,幽魂野鬼在荒草中悲泣。
家中的妻子在日夜哀傷,高堂二老不見兒的影子。
怎能遇到一位俠義之人,憐憫這不知姓名的屍體。
引領這個孤魂返回故鄉,背負這白骨回到家中去。

注釋
征遼東:遼東:郡、國名。戰國燕置郡,轄境相當於今遼寧大凌河以東。西晉改為國。十六國後燕末地入 * 。隋大業七年至十年(611-614),煬帝三次東征 * 。
青山:在今遼寧義縣東北。
挽龍舟:在岸上牽引帝王所乘的船。
隋堤:煬帝開通濟渠,沿河築堤種柳,謂之隋堤。
方:正當。
路糧:途中所需糧米。些:少量。
安:如何、怎么。
枕:橫躺。一作“惋”。
悲損:因悲傷而瘦損。
老:長輩,老父、老母。
義男兒:仗義的男子漢。
無主屍:構想自己死後,屍體無人料理。
負:背,擔負。

詩文賞析

開首四句,即以高度概括的語言、自己親歷的事實,控訴了隋煬帝發動戰爭和三下江都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我兒征遼東,餓死青山下。”隋煬帝在大業八、九、十三年曾三次東征高麗,僅大業八年一次,就分十二路發兵一百一十三萬餘人,戰死者不下三十萬。接著,就以“今我挽龍舟,又困隋堤道”,來說明這種災難簡直是接二連三。“龍舟”,隋煬帝南下江都時特製的一種大船,據《通鑑·隋紀》載,龍舟高四十五尺,長二百丈,共四層,上有正殿、內殿、朝堂及許多其他房屋。兒子被征去打仗餓死途中的余痛未消,自己又被征來拉縴,這已經夠痛苦了,更痛苦的是也被陷入了九死一生的困境。

“方今”以下四句,即具體敘述自己所處的困境:當今普天下的收成都不好,路上的口糧簡直沒有一點點(“些小”),這一去路程有三千里,路遙無糧性命怎能保,恐怕是要死在路上了。“方今天下飢”一句,似輕實重,看似在解釋“路糧無些小”的原因,實則已將普天之下民不聊生的境況概括反映了出來。看來,不僅是歌者陷入了“路糧無些小”,“此身安可保”的困境,大多數縴夫、普天下的百姓,怕也都要為無糧而喪命了。

“寒骨”以下四句,是歌者想像自己死後的情景:我的屍骨將被拋撒在荒郊野外,任憑風吹日曬;遊蕩異鄉的孤魂,將在煙霧荒草間哭泣。家中的妻子,將因悲傷而哭壞身體;父母雙親將因盼我歸去而望穿雙眼。這是何等悽慘的畫面。這雖是歌者構想死後的情景,但卻是十分真實的。無論遠征軍士也罷,無論遠行民夫也好,該有多少人暴死荒郊,該有多少人家破人亡。兒子餓死青山、全家悲痛欲絕的情景,他都是親歷了的。因此,對自己死後的情景也就描繪逼真。

“安得”第四句,是訴說自己惟一的希望。歌者已自料必死,且屍陳異鄉,因此,他只希望能有個義氣男兒,將他這無人認領的屍體焚燒,把他的骸骨運回鄉里,把他的亡靈引渡回家。這歌者競不作活著歸來之想,而把能將骨骸運回作為惟一的希望,其情也可哀,其境也可知。這是他對“義男兒”的希望,同時也是對逼迫他陷入死亡境地的統治者的控訴。若無隋煬帝的重賦繁役,他何以必死。把人逼到將屍骨運回便算幸運,這是一個何等黑暗 * 的社會。

這是一首直接表達人民悲痛和憤恨的民歌。它全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控訴了隋煬帝給人民造成的災難,高度概括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語言質樸凝重,情感真切動人。

標籤:人民生活

詩詞推薦

  • 過故人莊

    孟浩然唐代〕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筵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挽舟者歌原文_挽舟者歌的賞析_古詩文
  • 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

    蘇軾宋代〕徐州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東二十里,常與泗水增減清濁相應。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何時
  • 減字木蘭花·莎衫筠笠

    盧炳宋代〕莎衫筠笠。正是村村農務急。綠水千畦。慚愧秧針出得齊。風斜雨細。麥欲黃時寒又至。饁婦耕夫。畫作今年稔歲
  • 書邊事

    張喬唐代〕調角斷清秋,征人倚戍樓。春風對青冢,白日落梁州。大漠無兵阻,窮邊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長願向南流。
    挽舟者歌原文_挽舟者歌的賞析_古詩文
  • 苕之華

    佚名先秦〕苕之華,芸其黃矣。心之憂矣,維其傷矣!苕之華,其葉青青。知我如此,不如無生!牂羊墳首,三星在罶。人可
  • 隴頭歌辭

    北朝民歌南北朝〕隴頭流水,流離山下。念吾一身,飄然曠野。朝發欣城,暮宿隴頭。寒不能語,舌捲入喉。隴頭流水,鳴聲嗚咽。
    挽舟者歌原文_挽舟者歌的賞析_古詩文
  • 最高樓·吾衰矣

    辛棄疾宋代〕吾擬乞歸,犬子以田產未置止我,賦此罵之。吾衰矣,須富貴何時?富貴是危機。暫忘設醴抽身去,未曾得米棄官
    挽舟者歌原文_挽舟者歌的賞析_古詩文
  • 滿江紅·山居即事

    辛棄疾宋代〕幾個輕鷗,來點破、一泓澄綠。更何處、一雙鸂鶒,故來爭浴。細讀離騷還痛飲,飽看修竹何妨肉。有飛泉、日日
  • 稚子弄冰

    楊萬里宋代〕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鉦。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黎碎地聲。
  • 撥不斷·菊花開

    馬致遠元代〕菊花開,正歸來。伴虎溪僧、鶴林友、龍山客;似杜工部、陶淵明、李太白;有洞庭柑、東陽酒、西湖蟹。哎,楚
    挽舟者歌原文_挽舟者歌的賞析_古詩文
  • 磧中作

    岑參唐代〕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里絕人煙。
  • 嬌女詩

    左思魏晉〕吾家有嬌女,皎皎頗白皙。小字為紈素,口齒自清歷。鬢髮覆廣額,雙耳似連璧。明朝弄梳台,黛眉類掃跡。濃朱
  • 真州絕句

    王士禎清代〕江乾多是釣人居,柳陌菱塘一帶疏。好是日斜風定後,半江紅樹賣鱸魚。
    挽舟者歌原文_挽舟者歌的賞析_古詩文
  • 偶成

    饒節宋代〕松下柴門閉綠苔,只有蝴蝶雙飛來。蜜蜂兩股大如繭,應是前山花已開。
    挽舟者歌原文_挽舟者歌的賞析_古詩文
  • 雜曲歌辭邯鄲少年行

    高適適唐代〕邯鄲城南遊俠子,自矜生長邯鄲里。千場縱博家仍富,幾度報仇身不死。宅中歌笑日紛紛,門外車馬如雲屯。未知
    挽舟者歌原文_挽舟者歌的賞析_古詩文
  • 古從軍行

    李頎唐代〕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行人刁鬥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雲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胡雁
    挽舟者歌原文_挽舟者歌的賞析_古詩文
  • 歸園田居 其三

    陶淵明魏晉〕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挽舟者歌原文_挽舟者歌的賞析_古詩文
  • 孤兒行

    佚名兩漢〕孤兒生,孤子遇生,命獨當苦。父母在時,乘堅車,駕駟馬。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賈。南到九江,東到齊與魯。
  • 訪隱者

    郭祥正宋代〕一徑沿崖踏蒼壁,半塢寒雲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門,殘花滿地無人跡。
    挽舟者歌原文_挽舟者歌的賞析_古詩文
  • 滿庭芳·小閣藏春

    李清照宋代〕小閣藏春,閒窗銷晝,畫堂無限深幽。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手種江梅更好,又何必、臨水登樓?無人到,寂寥
挽舟者歌原文_挽舟者歌的賞析_古詩文